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将外在的规范约束和内在的道德情感结合起来,是由重视外在的规范约束向规范约束与内在道德情感并重的转变.荣辱等道德情感,是道德的自律属性和内在动力.重视道德情感,是对道德的自律属性和内在动力的重视.荣辱观的提出,更加符合道德规律,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类型简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市场经济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依据马克思的历史观所提供的道德评价的社会历史标准,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应属于否定性的道德;市场经济的道德应是时下所容许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应是我们大力提倡的道德。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是完全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这就内在地决定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规范既矛盾又统一的特性。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合理思路应该是:…  相似文献   

3.
陈小洁 《人民论坛》2013,(8):142-144
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道德困境之源考量——基于道德的支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忠 《求索》2011,(2):137-138,203
现代人道德困境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但从根源上看是道德的支撑缺失。中西传统道德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二者发展路径不同,但各有其相应的道德的支撑。而现代中国社会道德困境之源正是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因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然要对道德的支撑进行追问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试论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霞  张艳慧 《前沿》2002,(4):47-5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改进德育课教学 ,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一是道德与法律具有同质性 ;二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 ;三是道德与法律相互生成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道德人格是指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内在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综合统一体.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人格,其具体内涵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而整合为邓小平道德人格内涵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道德究竟是内在于历史还是产生于历史叙事,这是历史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著名犹太裔女学者汉娜·阿伦特的名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阿伦特看来,道德判断产生于历史叙事。为了能够形成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历史的道德判断,确定行凶者的相对罪行和受害者的相对无辜是很重要的。如果把行凶者看作是根本的恶而把受害者看作是完全无辜的,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判断。阿伦特的报告是一次尝试,试图把关注从受害者转向行凶者和旁观者,这使她的叙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客体关系的建构,道德有三种样态为学者所公认,分别为人的个体道德、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和公众的社会公德。在道德实践的真实场景中,道德的三重样态是不断变化、生成的动态系统,具有其内在张力,在交互作用中呈现出个体道德的"个体之利"与社会公德的"社群之善",行政主体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公众的"外在评价",个体道德的"自由意志"与政治道德的"强制规范"的矛盾关系。构建道德三重样态交互重组、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道德动态图景是调适道德三重样态内在张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涛 《桂海论丛》2004,20(3):89-91
道德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调节机制,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内在地要求将道德贯穿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实现道德对经济的支持。道德对经济支持力的存在必然要求我们对道德资源加以开发,培养市场主体全新的经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效力是评价道德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影响道德效力实现的因素,既有内在的道德需要、道德能力、道德内容,也有外在的道德环境、道德教育,只有从内外两方面共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道德效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吴琨 《传承》2008,(6):118-119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使道德法律化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依靠法律加强道德的强制作用成为提高目前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分析、可行性、现实价值及对道德建设的启示四个方面探讨了道德法律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若坤 《求索》2012,(11):162-164
道德心理契约是道德双方基于彼此的道德期望所形成的内隐协议。道德心理契约根源于并反映着道德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本质体现为道德心理层面主体间的对话与互动。面对社会关系去道德化、道德关系去内在化的现实,建构道德心理契约即是建构道德关系的内在维度,对人际交往具有底线意义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心性修炼活动集修道、养德、健心、强身于一体,强调道德培育与身心健康和实现修道、悟道之人生目标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道德培育的内在动力,提高道德培育的效度。  相似文献   

15.
荀子否定内在"义理之天"的存在,提出天人、心物、性伪之分等观点,这明确了他的道德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通过礼、学和圣人三个核心概念建立起道德认识的外在逻辑.三个概念互为解释和来源,为荀子道德认识论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社会系统,在其初始阶段,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建立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人们的行为失范.建立这种内在控制机制的关键一环便是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7.
刘晴 《青年论坛》2008,(5):61-64
人在生活中必须遵守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即生活的道德要求。为生活更好而设置的道德教育要遵从道德在生活中生成的内在要求,以生活为根基。为此,学校德育改革要立足于生活,引领生活,培育理性的道德思维;关爱生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陶情养德,促进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好香 《前沿》2003,3(4):81-84
通过深刻剖析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揭示建设先进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必然,提出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使道德法律化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依靠法律加强道德的强制作用成为提高目前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分析、可行性、现实价值及对道德建设的启示四个方面探讨了道德法律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兴发 《前沿》2002,(6):25-28
行政道德制度化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于 :道德制度化是现代社会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 ;行政道德制度化是国家公务员职业特性的内在要求 ,是发达国家进行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加强对公务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 ,也要抓紧行政道德制度化工作 ,当今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实行行政道德规范法律化、健全行政道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