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金堂县民政局局长晏万长认为,村民自治、村务管理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轨道,深化村民自治的着力点是加强民主决策的制度建设,加大民主决策的内容,统一民主决策事项,规范、细化民主决策程序,保证民主决策的效率与效益。(一)保证重要事务决策的民主性。村级发展规划——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居住区的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文山州委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研究出台了《文山州村级党组织领导建立“一事一议”制度的办法(试行)》,对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明确村级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出台前,必须经过“党员首议”.再提交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议决,畅通了农村公益事业民主决策的渠道.解决了农村出现的办理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5年以来,中共邓州市委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村民自我管理机制和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五个机制融为一体,融在一个程序中,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对于完善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万盛区在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总结推行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取得初步成效。一、“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万盛区推行的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是遵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内在的权利分配与制衡的基本规律,合理划分各基本组织权力和职责,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权力构架,从而建立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机制在社会系统是指一定社会领域的运作规制和驱动系统,具有相对性、社会性、关联性、运动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是21世纪初叶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一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是围绕村民权益进行、通过基层民主展开的。它包括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的互动机制,村级民主选举机制,村务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以及村级物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4+2"工作法是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的创新性实践,其核心是民主决策,重点是民主参与,关键是用严格明晰的程序确保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健康运行。它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统一,村级民主议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的统一,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统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夏锦凤 《创造》2002,(6):42-42
村级体制改革后,如何开展民主议事?怎样实现民主决策?宣威市落水镇瑞硐村实行干公益事用“议事卡”,“一事一议”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01年6月,村委会为了解决4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要实施引水工程。因上级补助资金不足,需要群众集资3万元。村委会召集4个组的村民代表、党员进行商议、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后,再由他们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由于村民代表人数少,而且开会往往人员难以到齐。村委会就把事情的  相似文献   

8.
彭焱  马宝成 《湖湘论坛》2005,18(3):52-54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形式上看,村级治理由自发阶段的单一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到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村级治理的主要制度架构。从内容上看,村级治理也由初始阶段的民主选举的单一内容扩展为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相辅相成的全方位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镇是键,村是基础。切实加强以村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农村富不富,主要看支部;强不强,关键靠班长”。嵊州立足于村级主职干部这个重,着力于制度机制创新,对村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完善运行机制,注重规管理。村级组织换届结束后,市着手对村级组织工作和村部职责进行规范,专门出台化村党支部核心和两委会合制度》、《村级民主决策制》、《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干部评议、审计、诫勉、辞职、免制度》等5项村…  相似文献   

10.
杨平  荣超 《中国民政》2004,(5):41-42
村民代表会议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自发创造的行之有效的自治组织形式.近年来,它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村级民主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加之各地情况不同,村民代表会议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煜 《中国民政》2013,(1):60-61
河南省范县以完善村级民主议事监督制度、健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和永久公示制度为突破口,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大力提高村级民主自治水平。一是民委参与真公开。全县建立574个村级民政议事委员会、12个乡镇民政理事委员会和1个县级民政监事委员会,4458名民委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的受理、调查、评议、监督,有效扼制暗箱操作、不公开、假公开等现象。二是民主决策促公开。  相似文献   

12.
马燕 《今日浙江》2006,(12):32-32
衢江区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乡(镇)村两级组织创新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路子,经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村务运行新机制——“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在全区推广实施两年多来,有效地解决了村务决策难题,化解了矛盾纠纷,极大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五步工作法”是指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按照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动议。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以上党员群众联名或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对村级重大事项提出决策动议案。第二步是审议。村党支部对决策动议案,通过走访和…  相似文献   

13.
任瑞翔 《现代领导》2008,(11):35-35
近年来,青海省乐都县在村级民主管理中积极探索实行村民“户代表”议事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会议召集难、村级事务商议难、工作任务落实难等问题,促进了村民自治和村级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德喜 《辽宁人大》2008,(10):20-20
村民自治作为民主之“根”,关乎民主“大树”的繁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0年来,大连市旅顺口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监督该法的贯彻实施,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核心法条为重点,狠抓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落实,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村民自治亮点多多,芬芳四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敬尧 《中国民政》2001,(10):33-35
2001年9月2日-5日,由民政部和卡特中心共同举办的“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演讲。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主持了开幕式,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张明亮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Mark Selden介绍了海外学者对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情况,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主任介绍了中国学者对村民自治的研究状况。 研讨会分为18个讨论小组、9个专题:村民自治的社会效应;村委会选举;两委关系;乡村关系;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村级权力结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会议研讨的三个焦点问题是:民主选举、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研讨会实现了中外学者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碰撞。这是一次成功的、富有成效的会议。本文就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唐秀玲  杨川 《传承》2006,(7):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着力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制度中民主选任机制、民主商议机制、村务公开机制和权力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吴鹏 《长白学刊》2006,(3):28-31
村级党组织传统的“一元化”领导核心定位是由抽象的公有制和人民公社的社会治理模式决定的,也是农民群众的自愿选择;村民自治背景下政策和法律对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出现相悖,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完善,党组织的传统角色定位必然发生变化;准确把握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必须坚持村民自治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执行已两年多了。这部法律为广大农村开展村民自治,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依法治村和民主建村,起到了保障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组织正在不断完善,学好、用好这部法律更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很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如农村的许多重大事项,由村民委员会主任说了算,存在着既不组织村民委员会讨论,也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这既影响村里工作,又损害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为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安徽省在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今年村“两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