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印刷业的数量规模、技术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近年最具成长性行业之一.当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印刷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原材料价格虽有下降但仍在高位.二是劳动力成本升高.三是印刷工价走低.由于行业投资结构性过剩,印刷能力供过于求,出现了客户大幅降低工价的现象.四是投资热情降低、印刷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2.
冯梅  冯煜 《前进》2000,(12):40-42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 家,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然是目前 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就业的主要压力。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力度的加强,21世纪初期,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并经过大约30年(1949~1979年)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3.
由小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组成的传统产业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和外国学者都很重视这个问题.1956年日本经济学家有泽广巳和其他一些学者从“昭和繁荣期”中存在的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现象出发,对日本经济结构中不同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力价值新探》一文中,我对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因素和测算方法作了一些分析;张学安同志以(关于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几个问题)一文与我商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两文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lop年第1期,FXT分别简称《新探》和《问题》)。对此我表示欢迎。现在研究这类问题的人似乎不多,难得有同行来切磋,看来继续探讨并不是多余的。子女养育费是子女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还是包括在父辈的劳动力价值之中?这是张学安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劳动力价值的代际关系,为了辨明是非,需要弄清究竟按照什么…  相似文献   

5.
对调整宜丰工业经济结构的思考皮诚,李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宜丰工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后劲不足,而影响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要增强宜丰工业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花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应当...  相似文献   

6.
周健 《岭南学刊》2008,(6):67-71
农业劳动力转移植根于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人口向工业或城市转移上,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区域间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也逐渐显露,以均质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在区域农业间互补性流动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为我国解决二元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 WTO 之后几年内对就业格局尤其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总量影响不会太大,但对我国就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突出:一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将不断扩大,二是工业劳动力市场的上层即人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劳动力市场的国际标准成为影响工业劳动力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扩大就业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需要采取诸多得力措施:1.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广辟就业领域、就业门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09,(5):35-35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就业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它们数量的比例合理化和质量的优化。解决就业问题,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就业的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霍震 《前进》2008,(5):32-34
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高度关注、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中了大量闲散劳动力,许多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过程为目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使用劳动力与其生产资料结合并提供报酬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制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影响,是人们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曲靖民族地区与曲靖区域经济间发展差距,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形成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1995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9%。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3%,但由于发展起点不同,获得发展机遇不同,民族地区与全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民族地区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差距由1990年的146元拉大到1995年的427元。1995…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张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有赖于劳动力的商品化。关于劳动力商品化的原因,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前几年,国内经济理论界虽有过讨论,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客观上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劳动市场:一类是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力市场;另一类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对工资量的决定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深化工资改革有重要意义。传统观念只从按劳分配角度研究工资问题,远离劳动力市场,很难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实,按劳分配规律只能说明工资的实质是劳动报酬,并不能指示工资量决定的具体界限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求助于劳动力市场。这里提出三个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1995—2011年间广东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工业经济中出口、进口和FDI等变量对广东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2000年间广东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集约和内涵型增长,2000年以后呈现出粗放和外延型的增长趋势;工业出口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工业进口和FDI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千百万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失业和下岗,成为继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城之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这一问题直接涉及到20%以上城市居民(包括失业下岗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存状况。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全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理州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较大,如1997年9.1%,1998年4.9%,而1999年1—10月为7.2%,只是1995年、1996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有那么几条,一是大理州工业门类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二是企业的两极分化加快;三是促销手段滞后;四是工业支柱产业单一,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是典型的烟草财政;五是一批老工业企业失去活力,没有及时发展新的工业企业,新办的工业企业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怎么办?借助国家经济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大理州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一条关键出路。第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用来同货币交换的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有价值,因而研究劳动力价值决定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实践意义。郑志国同志对劳动力价值决定进行了新的探索(《劳动力价值新探》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引文未注出处均见此文).笔者在此也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郑志国同志商榷。一、子女养育费包括在谁的劳动力价值之中按照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决定的论述,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要的生活资料,即子女养育费包括在劳动者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之中。而《新…  相似文献   

18.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陈云同志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针对前两年投资规模失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是“各地区盲目的重复建设,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以新厂挤老厂”(《陈云文选》第3卷第78页)。然而,多年以来,盲目重复建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成为困扰包括工业在内经济发展的顽症。在工业上,重复建设必然造成工业生产供过于求,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根据1985年、1995年两次全国工业普查,全国83种主要轻重工业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率,1985年为77%(这一水平是较低的),1995年则降为66%。这说明,时隔十年,从总体…  相似文献   

19.
张艾 《群众》2011,(6):35-36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这一阶段使得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其每一微小变化趋势都对宏观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后危机阶段”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迎接新的增长周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蔡昉(2004)[1]的研究证明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功的人口转变,较早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提高的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