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交易费用和契约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核  徐渝 《思想战线》2003,29(5):7-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中有关契约设计、制度安排、组织创新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交易费用和契约分析使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更为现实的世界和非市场的领域,提高了经济学理论对现实存在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为管理学特别是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的新制度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敏 《桂海论丛》2005,21(6):23-26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追求有效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制度安排。文章首先归纳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的不足,之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了剖析,并概要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肖军  翁晓华 《思想战线》2011,(Z2):64-65
利用环境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联系中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对用环境经济手段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4.
法律:制度·方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成文法国家,每一部表现于文字的法律都体现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称为制度经济学,就是将经济运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律也就是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运转制度化,规范化,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法律就是一种秩序.每一个管理国家的人都要懂得这种制度安排,遵循它和维护它.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6.
古标仁 《桂海论丛》2010,26(3):16-20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立场和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范式蕴含的人本主义思想从经济价值观和经济学方法论进行阐释,并着重从经济具体运行的制度安排、国企管理理论、经济主体的伦理塑造等方面探讨了该理论范式进一步发展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以现实的人的行为假定为基础,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引入交易成本和产权这两个重要范畴,建立了将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制度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制度创新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邹骥 《理论月刊》2005,(3):89-92
文章介绍了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对绿色经济的制度创新作了理论性分析,分析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一般创新的区别,并从外部性角度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原有制度安排的缺陷,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激励兼容机制,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我国在绿色经济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对循环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概括、总结和理论抽象,并直接指导和应用于循环经济的实践。循环经济学的建立,需要对现代经济学在“扬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现有的环境经济学以线形经济为研究客体,试图在现代经济学框架内解决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因而它不应成为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侧重于理论探索,使循环经济学循着它的思路而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站在了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为未来经济发展廓清了思路,循环经济学是它的应用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建构有其必然性。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 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应以制度分析为基点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以知识经济为前瞻 ,在此基础上 ,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三大经济学主干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