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2.
焦力 《新湘评论》2014,(16):50-51
战友们都在学习我爷爷。其实,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身上都有爷爷的影子,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爷爷立的规矩家里从未打破小时候,我经常拽着奶奶的衣角到爷爷安息的陵园散步,奶奶就给我讲爷爷生前的故事……我家就在爷爷的纪念馆对面,虽然爷爷已经离开我们整整50个年头了,但亲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他。  相似文献   

3.
我奶奶是林祥谦的堂妹,林祥谦家族不旺,族亲不多,而我奶奶与林祥谦夫人陈桂贞又特别投缘,她把我奶奶当成了林祥谦的亲妹妹.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奶奶到林祥谦、陈桂贞家中做客,每一次她都热情接待我们.奶奶说,我应该喊她舅婆,这样,林祥谦就是我的舅公.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就称林祥谦为林爷爷,称陈桂贞为陈奶奶.  相似文献   

4.
一块菜地     
<正>我的奶奶今年78岁了,她独自一人住在连队的二合一房子里。爸妈都劝她住进团部楼房去,奶奶总是割舍不下,说她大半辈子的回忆全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了。房子里很宽敞,只有几件老式的家具,那是爸爸和妈妈结婚时,爷爷从院子里伐的树亲手做的。有一次妈妈说要换掉,奶奶坚决不同意。自此,家里再没人敢提。记得中学以前,我们祖孙三代六个人住在这所房子里,总觉得很拥挤,  相似文献   

5.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6.
一天,爸爸问奶奶:“我去医院看病,您哪儿不舒服?”儿子不解地问:“爸爸,奶奶有病,干嘛自己不上医院呀?”妈妈在一旁解释说:“傻孩子,爸爸是公费医疗!”  相似文献   

7.
眼睛     
爸爸小时候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爷爷的眼睛却失了明爷爷对爸爸说你就是我的眼睛后来我长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爸爸的眼睛却变得浑浊不清爸爸对我讲你就是我的眼睛再后来我女儿也长了一双晶亮的眼睛我也成了衰眼昏花老态龙钟我对女儿说你就是我的眼睛其实,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忠实地跟着镰刀锤头旗帜走共产党就是我们最亮的眼睛眼睛@鲁钊  相似文献   

8.
鞋子的故事     
虔谦 《学习导报》2014,(12):53-53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这辈子只穿过两双鞋,两双鞋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就是那种黑布平底鞋,它的样式自然地顺着脚的样式。爷爷走路很轻,并且总是抬着脚跟走,从不让脚跟和地有摩擦,为的是延长鞋的寿命。我之所以记得这个,除了我记得爷爷走路的样子和几乎没有声音的声响外,我自己走路也很保护鞋。爷爷新买鞋的情形我还记得,他手捧着崭新的、结实的布鞋,脸上透露出内心的满足和欢喜。奶奶这辈子好像也只穿过两三双鞋。一双平时出门办杂事时穿,另一双专门走远路及爬山时穿。奶奶每年要步行二十多里路去爬家乡名山灵源山一次,到山上去敬拜佛祖。奶奶的新布鞋,好像是姑姑给添置的。  相似文献   

9.
正照片见证伉俪情深我的爷爷李克农于1962年去世。当时生活简朴,也不注意收藏,所以爷爷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少。如果谈传家宝,一张爷爷亲笔签名的照片,背后倒有一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这是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爷爷很喜欢,一直珍藏着。1917年,爷爷和奶奶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深厚,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1961年1月,奶奶去世,爷  相似文献   

10.
我女儿四岁半了,平时为了哄她吃饭,全家吃饭时来一个比赛,看谁最先吃完。女儿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每到吃饭时,便速度很快地要争第一名。有时候自己还没有吃完,便宣布:"我第一名,妈妈第二名,爸爸第三名,爷爷第四名,奶奶第五名。"这个排序从没有改变过,不管事实上谁最先吃完,她都是这样宣布,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5,(6)
<正>和奶奶整理柜子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一张边缘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爷爷(冯云)穿着军装,和老战友站在一起,显得精神抖擞、血气方刚。看得出来,这一定是爷爷过去打仗时候留下的照片。以前,我只是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听说过一些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看到这张照片,好奇心驱使我缠着爷爷,讲他抗日的故事。"日本人进村里以后就开始扫荡,许多村里人都没躲过鬼子的刺刀。"爷爷坐在沙发上回忆起他的  相似文献   

12.
王梅宏 《新湘评论》2013,(24):56-56
孩子,你长大了。临出差前,本想把你寄放在乡下奶奶家,就像你小时候那样。奶奶也劝:你一个人怎么让人放心,就留在奶奶家吧。你对奶奶说: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奶奶都已经嫁给爷爷了。是啊,奶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伺候家里的老人呢。  相似文献   

13.
传承     
正有一种家风在传承。有一种精神在延续。这是我86岁的奶奶给我们这个家族"锻造"的红色基因。奶奶60年代初跟随爷爷支边来到兵团,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令人羡慕的职工身份做了一名五七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除了依靠爷爷微薄的收入更是依靠奶奶勤劳的双手,奶奶不仅经常贴补孩子们的困难同学,还把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15.
正1983年3月13日,是我双喜临门的好日子。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上午8时,我站在鲜艳的党旗下举手宣誓,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多年夙愿。10时,我接到了招远劳模大会的通知书。这天,我们全家人如同过节一般:爷爷、奶奶笑逐颜开,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妻子眼中满含泪花对我说:"祝贺你牢记长辈的嘱托,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我对党的无限感情,最初源于  相似文献   

16.
菜盒子     
正菜盒子是北方的一种面食,在我心里这个夹着菜和鸡蛋的薄薄的面饼,载着我对爷爷的想念。在爷爷离开我们的多年后,我也开始试着做它。食物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在无声处将你卷入思念,带回过去。过去的是爷爷沉默的爱和无言的表达,这种表达透过每日的一饭一蔬。高中时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那时除了学习,其他一概不用我考虑,依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那时学校离家近,中午也是要回家吃饭的。早餐的能量抵不过一上午的时间,往往不到放学,肚子的叫声  相似文献   

17.
青山魂     
青山。是我伯父的名字。或许命中注定,我伯父一生都与山有缘。 1921年7月1日,奶奶在山洞中躲避战乱时,生下了我伯父。因为伯父是在山上出生,爷爷便给他取名青山,寓意是伯父能够像青山一样长寿。  相似文献   

18.
阿蕾 《党课》2011,(16):79-79
前些天搬迁到新房子,我也回家帮忙整理。在那间放杂物的小屋子里.我翻出了一张发黄的信纸,打开一看,竟然是父亲写的:蕾儿,我承认.这次是爸爸错了……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5,(7)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开进了太行深处的平山县。我的家乡下盘松村成了八路军军械厂、被服厂的所在地,并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我奶奶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爷爷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是农救会主任,奶奶是妇救会会长,我父亲也利用给地主放羊的机会,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相似文献   

20.
孔繁森的儿子孔杰谈起去世的父亲便泪水涟涟:“令我永远难忘的是爸爸第一次去西藏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记得那一天,爸爸来家后对我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当时,姐姐6岁,我5岁,妹妹只有两岁,不知西藏在哪里,有多远,再加上平时陌生,我们都没说一句话。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走到已有80高龄的奶奶跟前,双膝着地跪着跟奶奶说:‘儿要出一趟远门。’随后爸爸站起身,给妈妈交待完,转身就要走,这时我们仨才缓过神来,妹妹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腿,我和姐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