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鞋子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这辈子只穿过两双鞋,两双鞋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就是那种黑布平底鞋,它的样式自然地顺着脚的样式。爷爷走路很轻,并且总是抬着脚跟走,从不让脚跟和地有摩擦,为的是延长鞋的寿命。我之所以记得这个,除了我记得爷爷走路的样子和几乎没有声音的声响外,我自己走路也很保护鞋。爷爷新买鞋的情形我还记得,他手捧着崭新的、结实的布鞋,脸上透露  相似文献   

2.
正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了,今天母亲给了我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在我的心里很怀念穿母亲做的布鞋那种舒适温暖的感觉。从记事起,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长大的,心灵手巧的母亲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做的布鞋样式好看、针脚细密、适脚、经穿,上小学时,我一度把母亲做的布鞋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同学都爱围着看我的布鞋,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她每年都要亲手给我和姐姐还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布鞋     
<正>今年的生日,母亲送了我一件礼物:一双手工做的老布鞋。她说"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不要老穿买的鞋,有时也穿穿老布鞋,舒适透气,对脚有好处。这双鞋是我以前做的,可惜我现在眼睛花了做不出来了,早知道原来该给你多做几双,放着慢慢穿,善待自己,首先从脚开始……"听着母亲的唠叨,我不尽热泪盈眶。我已有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感受过那种温暖和舒适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做的布鞋渐渐地淡出了生活的舞台。母亲做布鞋的全部  相似文献   

4.
喜欢穿布鞋,不是前些年流行布鞋赶时髦留下的“后遗症”,实在是因为打小养成了习惯。穿的第一双鞋是娘做的虎头鞋,那时我还不会走,只能站站爬爬。从那以后,娘一年至少给我做两双布鞋便是雷打不动的事了。后来我参军了,便对娘说,以后不要再给我做鞋了,部队发的鞋也穿不完。娘不听,要我照脚的大小剪个纸样寄回去,照例每年托探家的老乡捎两双鞋来。娘做的鞋每每都很合脚,即耐磨又舒坦,穿上仿佛就成了脚的一部分。鞋底子是手工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我走路费鞋,娘给我纳鞋底子总要多扎几针。战友们见了我晾出的绣花鞋垫都要惊呼,说绣得这么…  相似文献   

5.
正那年夏天,我初中毕业后,为了能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出息,父母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让我到县城去上高中。父亲经过一个假期的奔波后,终于给我凑够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母亲则日夜为我赶制了两双布鞋,一双是天热时穿的,一双是天冷了穿的。在我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母亲用塑料袋将鞋包好,装在我的包中,在与母亲的泪水相送中,我坐  相似文献   

6.
菜油灯盏     
大概还在刚懂事的时候吧.我见过灯盏,据说是奶奶出嫁时的嫁妆。那好像是陶制品,底下胄喇叭形的脚,细腰,顶着一只直径约三寸的圆形碗状器皿,可能由于年代久远,颜色黑黑的。奶奶在灯盏的照明下,为父亲和叔叔们缝补衣服;有了我后,她又代理农活繁忙的娘做鞋缝袜。那忙碌的身影,伴随着油灯,一直闪烁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7.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8.
爷爷的笑容     
杨彬 《广东党史》2011,(9):52-52
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春节前都会在村里领到几百元钱。大人们说那是老党员费,老党员有功劳。那时我并不知道老党员有什么功劳,只记得每次领到钱时爷爷的喜悦之情都会溢于言表,与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判若两人。不过他很少用这笔钱为自己买东西,他几乎把这笔钱全部用来给孩子们做压岁钱。我一直以为爷爷高兴的原因是这笔钱让他在奶奶面前有自信的资...  相似文献   

9.
(火巴)洋芋     
正临近过年,马蹬坝的天气越是寒冷。凛冽的冷风从木板壁间的缝中吹进屋来,割得人疼。好在到了这个时节,屋外的农活也不多了。三三两两的农家妇女,通常会挤在某家的火炉旁忙针线活。农家人的所谓"针线活",其实就是纳鞋底、做布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们围在火炉边忙碌的时候,是不能离开小孩子帮忙的。比如在正式纳鞋底之前,每双布鞋都得有一个鞋样子。马蹬坝有句俗话,"妹妹不会做鞋,嫂子有个样子",是说结婚  相似文献   

10.
我是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的。山路弯弯,那双踩着雨和雪、踏过坎坷和泥泞的脚,留下一串串苦涩难忘的脚印。小时候,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总是格外珍惜,心里欢喜得像有小兔子在蹦蹦跳跳;走在街上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脏了鞋。而过不了几天,那双不听话的小脚到处跑,"千层底"就像草原少年胯下的骏  相似文献   

11.
皮鞋     
我出生在湘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孩提时的记忆里,周围没有穿皮鞋的,就连乡里的干部也只是一双黄帆布胶鞋,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整天只能光着脚板走路。从我懂事起,拥有一双皮鞋便是一个很奢侈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正家风好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决定着家业能否兴旺、济世是否久长。对此,我深有体会。记得孩提时的一天,我正在院里同小伙伴们玩耍,爷爷突然把我喊回家,让我换双鞋,说是要领我去市长家串门。市长家虽不豪华,但很敞亮。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瞅瞅西看看,看啥都觉得新鲜。最让我震撼的是,市  相似文献   

13.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14.
岁月如歌     
唐国雄 《共产党人》2004,(20):35-35
提起与共和国一起出生,我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大灾荒,“文革”,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童年时,我一家六口人,挤住在一间土坯砌的破窑洞里,一张土坑,什么铺的都没有,六口人盖着一张仅有的破雨毡。最难熬的是冬天,当时年幼的我清晰地记得,躺在炕上,窑洞顶裂着口子,结着一寸厚的霜,风呼呼地吹着,好像要把整栋窑拔起来。夏天,八九岁的娃娃身上连个遮身的衣服都没有,冬天,娃娃们还是没有鞋穿,光着脚丫子在雪地里奔跑,脚冻得通红,太冷了就用一只脚的脚心搭在另一脚的脚背上取暖。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周六,我如往常一样去女儿家接外孙。一进屋,只见客厅地上摆满了鞋,外孙正在鞋堆中翻腾,这只拿起来扔到一边,那只拿起来看一会儿又放下。10分钟过去了,外孙依然光着小脚丫。眼看着外孙半天也穿不上鞋,女儿气得拎起一双就往他脚上套。这下可好,外孙一脚踢掉鞋,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往我怀里钻。  相似文献   

16.
龙玉纯 《党课》2010,(13):105-106
现在一看到干层底布鞋,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孩提时代。那时的我对它并不怎么喜爱,相反不知怎么地对它还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怨恨。奶奶和外婆为了加深我对布鞋的感情,不惜曲着身子绕着弯子变着法子说它在我一出生就伴着我,  相似文献   

17.
一双鞋     
一双鞋曹东红我在延安时期,同彭德怀有较多的接触,他那艰苦朴素干革命的精神,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特别是他转战陕北时穿的那双布鞋,至今记忆犹新,很受感动。彭总跟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时穿的那双布鞋,由于爬山涉水很快穿烂了,但他一直没有换掉。蟠龙战斗胜利后,缴...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见到薄一波时,遇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当我们走进会客室时,只见薄一波手扶着洗手间的门框,两眼盯着地下,不知在看什么。循着他的视线寻去,更使我大惑不解了:他穿着一双青布帮、千层底的崭新圆口布鞋,在泼了一层浅水的水磨地面上反复地踏着蹭着。随着他双脚踩动的节奏,不断发出鞋水离合时的“叽呱叽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刘英团 《党课》2012,(20):68-69
《庄子·秋水》记载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一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特别好看,就去那里学习,由于他只知一味地模仿,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反而连自己是怎么走路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日,路过一家超市,看见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积分免费换商品",就想起多年前奶奶穿的那双"免费鞋"。那是我还在上小学,奶奶、父母、姐姐和我一起住。奶奶从不给自己买新东西,不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有年纪的老古董。一天,父亲给奶奶买了鞋子,奶奶不肯收,让退回去:"买这样贵的东西干什么,用不到用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