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曹胜强 《湖湘论坛》2017,(3):122-12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西方叙事话语,是指西方人在其游记、日记、小说、散文、论著、戏剧、新闻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话语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演变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揭示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塑造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借鉴和启示,促使人们  相似文献   

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4.
智媒时代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智+媒”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世界新秩序建构,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要跨越中西方认知障碍,坚持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推动话语表达的时代化和普适化,不断创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方式。此外,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传播逻辑要坚持从宏大国家叙事到日常生活实践的传播内容重构,坚持从单一话语主体到多元叙事主体的传播主体重构,坚持从普及化广泛化到智能精准推动的传播对象重构,坚持从单向度独白式到多元化对话式的传播方式重构,坚持从线性信息传播到可视化可触摸的传播环境重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在对外传播中塑造了较为全面、丰富的中国农民工形象,尤其采取特定的叙事策略着重突出其"幸福"形象,以积极回应国际舆论、服务对外宣传目的。本质上《中国日报》的农民工报道是对国内不同属性媒体报道的贯通与综合,农民工仍然是沉默的被代言群体、并作为新闻背景存在。后续传播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切实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秋烟 《理论月刊》2023,(11):26-3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成就。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叙事结构,对于创新世界民主政治的理论谱系和表现形态,找寻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和价值优势,可深入了解其实践的内在逻辑,构建以时空叙事、比较叙事和辩证方法为核心的话语叙事结构,并全面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比较优势和对外传播潜力。将这一叙事结构应用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话语创新中,方能逐步构建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通中外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7.
执政话语对政党形象具有塑造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国际传播的科学认知、完善和创新话语传播机制、加强话语建构能力、强化国际传播的责任感等路径,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6,(6)
正文化传播赢得文化认同,文化交流贵在文化融合。近年来,江苏以深化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为引领,以展示江苏改革发展成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介江苏特色文化、塑造美好江苏形象为基本任务,着力讲好江苏故事,致力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成效斐然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交流,文化名片助力文化推广。着力打造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两种意识形态较量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西强中弱”话语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升话语质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主体,掌握话语主动;整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效能;优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环境,增进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10.
话语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话语如何消除既有国际偏见、彻底突破西方舆论阈限,建立本位体系、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引导外界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自我革命这一话语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和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创新性表达,其话语叙事逻辑体现了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叙事、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宏大与微观的方法叙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利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叙事的逻辑结构,从话语生产、话语传播、话语创新、话语认同的角度建构自我革命话语叙事体系,是当前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的基本印象与总体评价,是一国可观的无形资产或曰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是政治性问题,也是语言性问题,国家形象的构建、推广与维护离不开语言。国家领导人作为一种官方形象,其外交演讲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观,运用戏剧主义修辞分析习近平主席外交演讲的技巧,并借助"同一"理论研究其如何运用策略构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3.
李智 《人民论坛》2023,(18):103-10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解释权和评判权的垄断,破除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知识生产和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应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应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由大变强是这一变局下的新因素。国际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要求中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重新阐释自身及与世界的关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经受危机、反全球化趋势明显的情势下,如何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反击西方主导知识话语中蕴含的偏见傲慢,改变国际话语体系格局,是当前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急需把握一定的策略,补齐短板,重点加强话语设置能力、提高话语叙事能力、增强话语加工能力、提升话语推广能力、提高对全球话语和多元话语的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认同,促进各国政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古今相济”“内外并蓄”及“宏微兼容”的议题设置原则,立足历史进程讲好现实经验,通过内涵特征展现世界情怀,实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得益彰。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述的精准度、触及面和辐射力,应当从“话语客体”的分众化、“话语场域”的多样化和“话语技巧”的多元化三个方向下功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话语权在国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和工作概念。综合借鉴学理研究和实践需求,国际话语权可以划分为理念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事务性话语权、传播性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前述四个层面都实现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从夯实话语基础、协调话语主体、提高话语质量、做好话语传播、进行话语斗争等五个方面着手,展示好中国形象,维护好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人类文明叙事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国际话语体系,认识与解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往往依附于西方政党理论的框架范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长期以来无法从西方垄断的政党话语中突围,导致话语叙事“赤字”,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不匹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等重大政治论断,为构建与制度成功实践相匹配和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要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不仅要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践的发展走势、同执政党核心领导和参政党独立参政的政治态势、同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迫切形势相适应,更要从确立话语自觉、强化话语自信和优化话语语境角度,改进我们的话语感召力、话语影响力和话语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当代中国,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全体人民精神面貌的体现,是维护国内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内在力量,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大国形象、丰富人类价值追求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达成了共识,又超越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和焦虑,我们必须秉持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自信,积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清楚中国道路成功背后的价值真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分量,展现中国价值的真正魅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建构了话语目标、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渠道等要素组成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发挥着价值引领、社会凝聚和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经验启示我们,要持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目标的政治引领力、话语主体的能动创造力、话语内容的逻辑说服力、话语平台的媒介传播力,持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增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容,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中国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其基本特征是人民性、整体性、开放性。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形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出了顶层设计,而且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应以此为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努力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良好的形象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