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命的提出,是理论的自觉与创新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有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梳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脉络,确立其与时俱进的当代形态,用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作出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给予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进行中国化构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研究面临的"大问题"之一是明确其规范基础。人民利益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充分发掘人民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奠定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基础。而这一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确立不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试图引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在制度与政策、组织以及个人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现实基础和运动过程,说明这个运动过程的历史逻辑、价值趋向和人在政治历史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人的政治活动在理论批判、政治决策、政治制度建构和变革诸方面的展开。相对于政治实践和现实的政治关系而言,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不是本原,不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新概括,学习和研究这个理论体系,应当着重从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哲学基础、核心内容和理论框架四个方面来认识其逻辑构建,以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民族关系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现实问题,不仅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新变化进行理论思考和全面把握,而且需要深刻认识影响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理论界、学术界和民族工作者应该多看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Q书记现象”是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与公共行政过程中一个极富价值的研究课题.基于交易成本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哲学的理论框架,Q书记推行制度变革的社会成本远比经济成本更为复杂,应当基于施政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契约”来推演公共行政改革的优劣.各方需要从改革者的长期实践判定公共行政改革的最终实效以及施政者的政治人格与声誉,应当给予改革者足够的施政时空和宽容心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握好本质要求、根本目标、基本途径及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无论是从内在的学术性价值,还是在其现实性意义上,都应该重视。展开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从发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角度,从丰富的“象”中抽出其“质”,并避免那种缺乏理论系统性的“关键词”研究,是当今学界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起点之一。应该在其特定的哲学问题域中,对相应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新技术社会形态的适应和创新和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多维价值进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 ;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 ,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无论是作为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还是作为人们的政治信仰 ,政治价值都是由一定的意识形态加以阐释和推广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要解决政治生活的本原意义的问题 ,通过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政治生活的设计问题而求得自身的发展 ,并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源于其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的统一,是"改变世界"的理论;我们的时代仍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把握到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语境下的多维视角是探究我国法制和法学发展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点,透过多维视角对法哲学理论的梳理与探索,有助于寻找一种正义的范式来解决目前中国法制与法学发展的困境。当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发展凸显为"法制与法学的断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共存"、"本土化与全球化"三重矛盾。把脉我国法制与法学发展的症结需把握法律多元价值的内在规律,开放理论的话语权,把握住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契机与推动力,实现由"主权的中国"到"主体的中国"的关键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呼唤新的政治哲学和法治理念的支撑以及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的保障.其中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旧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生成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人们对政治认知、情感、价值、信仰等政治体系心理方面的法治倾向,是体现法治理念的现代政治文化.法治型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成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大幅度地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三个方面的工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6年8月在天津举行。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述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130多名与会学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等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次论坛对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习和掌握这个理论,关键有四:一要学习基本立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要学习基本观点,认清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三要学习基本政策,提高解决民族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四要学习基本方法,增强民族工作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平等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众多西方学者正是以此问题为轴心,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政治转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一是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平等观上完全"抄袭"了卢梭的观点;二是以柯亨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认为马克思的平等理论已经失效了,由此提出了"优势可及平等"理论;三是以古尔德和奈格里为代表的自治主义,他们认为自由和平等并不是社会关系变革的产物,而是工人自治的结果。这三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误解和扭曲了马克思平等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政治"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气质,《中庸》之"诚"是儒家理想的道德主义的实现过程。"诚"又贯彻为两条理路,即"致中和"的政治文明、"君子时中"的政治参与。《中庸》是传统儒家"道德的政治"政治哲学精神气质的经典诠释,是"政治的道德主义"与"道德的政治实践"结合的思维典范。对《中庸》政治哲学的内涵与价值的分析,即是"道德的政治"儒学研究的重要案例,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襄助。  相似文献   

18.
尽管正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一直被视为当然的主题,但是与以往的正义理论不同,现代正义观念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与民主这三个基本支点之上的。具体说来,自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原则,平等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原则,民主则是实现二者的途径或手段。自由、平等与民主的观念不但是现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而且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理论或学说都将这些基本价值视为前提与标准。由于历史条件与社会矛盾的变化,人们对于自由、平等与民主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激烈争论,并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的自我调整与变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哲学是对社会作总体性研究的哲学理论。作为一种对社会转型总体把握的理论,社会哲学通过对社会问题整体的、历史的和系统地考察、分析,可以发挥对于现实社会实践的反思的、批判的功能。从社会哲学的理论视野考察、分析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问题,可以形成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本质的大观念,实现对于社会变革过程的观念引导。一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问题提出和凸显的必然性和起因是由其所承担的特殊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从现代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来看,理论创新是持续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国内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蔚为大观。国内研究方面,学者主要围绕党的政治纪律相关概念界定、意义价值分析、理论渊源探析、领袖思想解析、当代实践剖析、多学科视角辨析、中外比较研究等七个方面展开。国外学界致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从全面从严治党角度探寻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的法制保障,二是从儒家道德传统角度探寻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的信念渊源,三是从政治领导方式角度探寻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旨归。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政党"组织化"、中国共产党理念"社会化"和"党领导国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在概念诠释上,以"新"论"史";在理论阐释上,"古""今"会通;在历史梳理上,化"文"为"道";在研究方法上,立"一"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