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地名四辨     
江津乃巴蜀名城,其境内的地名名称,从古至今发生了诸多变化。岁月沧桑,我们翻开发黄的史页,可探寻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轻拨历史的沉沙,可回归一些人与事的本来面目。地名是地方文化的一种符号,江津一些有名的地名,其名称演变令人玩味。骆騋山骆騋山在古代就是巴蜀名山,在江津仅次于四面山、黑石山。该山地处黄泥乡境内,雄踞于丘陵平坝之上,四周峭壁悬崖,东、西、南、北四座寨门耸峙,是巴渝有名的景区。  相似文献   

2.
正邓褵仙,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人,巴蜀有名的教育家。抗战时期,他曾经义无反顾地救助过一名韩国少女,但这事鲜为人知。邓褵仙生于1873年,又名邓鹤丹,是巴蜀有名的聚奎书院创办者邓石泉的第六个儿子。他留学日本后结识了于右任、程潜、萧湘等,并加入同盟会。邓褵仙留学归来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历任江津中学、重庆联合中学、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泸州川南联立师范学校校长,江津教育局局长,聚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末年巴蜀才子、江津秀才钟云舫是闻名全国的楹联圣手。光绪年间,他常用诗联对江津县衙和重庆府衙进行辛辣讽刺。后官府诬陷他"图以诗文聚众闹事",于是他被重庆府官差弄到成都羁押于科甲巷提刑安察使待质所。官府对他实施不质、不询、不审的"软打整",因而他在这里被羁押了3年。钟云舫悲怆无限,苦夜难眠,"苟以诗联自娱","藉以消遣,虽无甚意义,然可以志一时之痛"。一天,来四川参加"追剿"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的两广总督刘长佑,听说这  相似文献   

4.
清末,江津出了两个名气很大的人物:一是“天下第一长联”作者、被今人誉为“联圣”的钟云舫,一是四川第一家日报——《重庆日报》的创办者、著名的辛亥革命烈士卞小吾。  相似文献   

5.
汪韵 《当代贵州》2024,(20):48-49
<正>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分公司,有一位有名的普通人。说他有名,是因为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是全国邮政“五星投递员”、铜仁邮政先进生产(工作)者、“最美玉屏人”、全县首届劳动模范;说他普通,是因为他20多年来,恪尽职守地坚持在投递岗位上,累计行程30万公里,投递各类邮件370多万件,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就是姚茂贤。  相似文献   

6.
“有人在乱倒垃圾,你们管不管?”5月17日上午9点10分左右,江津德胜社区协管员熊永利正在辖区内巡查时,接到居民投诉。他回答:“肯定管!”  相似文献   

7.
正诗画交往增情谊谭祖尧(1902-1927),字述尼,重庆江津高占乡(今江津白沙镇)人。8岁入私塾,13岁考入白沙镇高等小学,对中国画颇感兴趣。他进行了三年的临摹和创作,少年即名播乡里。1920年考入江津中学,一年后转学到重庆联中。在亲朋的资助下,谭祖尧于1922年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李大钊是中共北方区  相似文献   

8.
孙代勇2008年的收获颇丰,任职江津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的他,是这一期在新家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学员之一,他不仅获得了南大颁发的“中华总商会金奖”,更重要的是,在南大学习期间,他对新加坡社区建设、医疗卫生、城市建设做了专题调查,“有很大收获,这些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晚年则是在贫病交加中度过的,生活十分凄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独秀走出南京模范监狱大门,一路逃难回到四川江津老家。 陈独秀在江津期间,除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很不固定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的接济,有时不得不靠典当度日。 即使这样,陈独秀对人家的赠款并非都接受的:国民党官僚(以“北大同学会”的名义除外)或共产党的叛徒赠送的,他坚决拒绝;“素无知交者,更不愿无  相似文献   

10.
1930年,我的祖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师师长兼四川盐运使的王缵绪,创办了巴蜀学校,1933年,他聘请了著名教育家周勖成作校长。于是,巴蜀学校从幼稚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当时就成为重庆市独树一帜的特色学校。1939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成绩斐然”金色横匾,赞扬巴蜀学校的办学成绩。1950年,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指示对巴蜀学校“一切不动,只许办好,不许办坏”,作为西南局干部子弟学  相似文献   

11.
地处重庆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的沙坪坝,是有名的文化区,也是抗战时期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陕西城固坝、江津白沙坝)之首。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末著名的巴蜀才子、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秀才钟云舫,因对楹联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被誉为"联圣"。他创作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和《锦城江楼联》,名扬天下。他一生中创作楹联5000余副,其中100字以上的长联达30多副。那么,钟云舫最后一副对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清光绪年间,钟云舫因为民代言,以诗联为武器抨击和揭露封建县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32):65-65
彭雪枫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同时他又是有名的“儒将”,酷爱读书,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故被誉为“文武兼备”的“一代英才”。  相似文献   

14.
“江津有人造飞机!而且已经飞起来了!”近目,在江津的大街小巷,人们传递着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5.
谭健 《当代党员》2011,(2):28-29
三年前,“江津公选高学历处级干部”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24名青年才俊在那次公选中脱颖而出,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这批倍受瞩目的“明星”给江津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已历经艰险、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再已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京大学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俩人近四十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1940年 3月 5日,蔡元培在香 十二年(1896 年),他总算通过县 命。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 考、府考。院试时,试卷…  相似文献   

17.
张西洛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他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出版“西部歌王“王洛宾作品的事,却鲜为人知。当今在中国被尊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歌坛重量级人物。他虽然没有到过江津县,但  相似文献   

18.
田家英自幼家贫,当过学徒。奔赴延安后,成为有名的“党内才子”。毛泽东是他理想中的人民领袖,他说:“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那么,是什么使《毛泽东慧眼识田家英》的?  相似文献   

19.
尽管才是初春,重庆的田野里已青绿点点。山水园林城市重庆江津的主城区看去有几分迷人。十里滨江路人流如织。在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32层楼高的世纪大厦,它高高的矗立在几江江畔,是当代江津一道亮丽风景。这是重庆博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杰作之一,曾获重庆市建委的“巴渝杯优质工程”奖。重庆博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津乃至重庆建筑业一颗耀眼新星。年产值2亿多元,上交利税千万元,资产总额达4.9亿元。从1996年起,年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1998年,被国家建筑业协会评为“百…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因身后萧条,无以为殓,更无以为葬,后得江津社会名流邓燮康先生等的关心和资助,才解决了死后的衣衾棺木等问题。陈在江津的墓穴,位于距江津县城西门外几里的原邓家新建别墅康庄,这是邓燮康先生捐赠的。台湾有文章说: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命江津匪徒”“毁其墓,暴其尸,任人侮辱践踏”(王觉源:《我所认识的陈独秀先生》,《传记文学》第30卷第5册)。但我于1979年8月中旬和1986年8月25日,在安庆几次访问陈松年先生(陈独秀的第三子)时,他一再讲到:“1947年夏,我托浙江会馆运木料和什物的船只,将我父亲及谢氏祖母的棺木从四川运回安庆,先是寄存于西门太平寺,后又将父亲的棺木移到现安庆市北郊洪水潭我家墓地,与我生母高氏夫人合葬。”陈松年讲的事实足以驳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还有文章说,“陈独秀之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种说法也缺乏事实根据。1986年8月25日下午,在参观陈独秀在安庆的墓地时,我曾就此问题问及陪我参观的陈长璞(陈松年之女),她说: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每当清明扫墓时,父亲(指陈松年)从不带儿女,也不告诉他们,总是独自一人去给祖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