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的体例与模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其立法权限来源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的规定及有关的法律授权。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还存在着立法权行使错位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体制要始终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立法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地方立法体制的经济;提高立法的运作技术;健全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统一审议制度。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同立法源自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区域协同立法过程中存在的规范欠缺、主体不清、事项模糊和理念冲突等难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通过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或修改法律来解决,而必须首先考虑现有宪法框架和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在立法协同实践中,不应受制于中央与地方立法非此即彼的僵化逻辑,也不应因区域立法的法律依据的不足而停滞不前,而应在维护国家宪法体制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在我国立法体制框架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可操作的协同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国家立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唯实》2003,(10):45-48
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分层级的立法体制。它与一般联邦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的立法体制都不同 ,是立足中国国情的一个创造。在统一的、分层级的立法体制下 ,主要是合理划分和配置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立法法通过准确地确立全国人大的专属立法权、实行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 ,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立法程序的基本精神是 ,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多数人的意愿。在法律的制定上 ,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讨论 ,民主决定 ,以求真正集中和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  相似文献   

4.
基因科技的迅速发展既造福人类,也对人性尊严、生命健康权、身体权、隐私权等宪法权利带来巨大挑战.对其可能的危险进行立法规制并确立核心理念已成为当代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现有基因科技立法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难以对产生的各种伦理、法律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从宪法规范的核心价值和宪法基本权利理论出发,适应基因科技立法的具体要求,人性尊严应该成为基因科技立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李莉 《学习论坛》2001,(3):16-17
20 0 0年 3月 15日 ,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 ,7月 1日正式施行。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国家立法制度的专门大法。这部具有“小宪法”之称的法律 ,对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立法监督等立法事业的诸多环节 ,订立了一整套制度规范 ,为从法律上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矛盾中的地位中央和地方 (包括部门 )的关系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中央处于分配、协调利益的主导地位 ,主张统一和稳定 ,地方则力求分权和利益倾斜。二者的利益冲突在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 行政立法的统一性在一些领域中存在问题。行政立法的统一性指的是合宪性。行政立法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从属性立法,因此无论是从它的形式、还是从它的内容上看,都应与宪法和法律相统一。就立法的形式而言,只有法律规定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制定行政法规,而且不能超越本部门职权的管理范围。从立法的内容上讲,凡是制定的行政法规,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不得违背宪法,不得同法律相抵触,否则不具有约束力。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7.
李秀梅 《新视野》2005,(6):65-67
我国《宪法》终于对行政补偿有所规定了,这说明行政补偿的特殊性基本上得到承认。目前,我国行政补偿立法存在严重问题,行政补偿领域政策调整的倾向性很明显,导致了许多纠纷。所以,俟时机成熟,应该制定统一、独立的《国家补偿法》,对行政补偿的原则、范围、程序、资金来源和管理等做出具体而合理的规定,以有助于我国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障,有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有助于协调公私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国立法解释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概念及其术语所作的解答和说明,它与所解释的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是法律的渊源之一。在我国,立法解释一般指狭义的立法解释,又称最高解释,即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本文就我国立法解释存在的若干问题作初浅探讨。一、我国解释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立法解释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的一项重要职权。在十多年的法制实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渐注意运用立法解释来协调法律规定之间以及法律规定与社…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 《奋斗》2024,(4):4-12
<正>一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要按照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政权体制和活动准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证国家机关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 《先锋》2024,(2):4-9
<正>一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要按照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政权体制和活动准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证国家机关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税收立法权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分权、分税、分管。正确划分税收立法权是实行分税制的逻辑前提。我国税收立法权限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的弊端,典型表现为以税收行政法规为主、税收法律为辅的税收立法体系,降低了税收的立法级次,影响了税法的公正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税收立法主体多元化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税收法律法规不统一、不完善和过分原则化以及地方缺乏适度的税收立法权。尽快颁布税收基本法;逐步建立以税收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为辅的科学统一的税收立法体制;合理划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税收立法权限;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限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概况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特别是经济立法工作有了明显进展,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1年,除宪法和一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119个法律,通过了5个修改法律的决定和67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在此期间,国务院制定了600多个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中,属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类的占70%左右。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灵魂的实事求是原则与现代国家中确立公民个人一般法律地位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是统一的、互补的.涉及认识过程问题,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原则;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应当遵循价值论原则.这两项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功能,共同推动刑事诉讼朝民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了早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全面地系统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相关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立法有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而且地方立法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如何保障这些地方立法合宪,不仅是国家法制统一的问题,也是宪法的权威能否得到维护的问题.合宪性审查不仅要审查地方立法与宪法典是否冲突,还要审查是否与宪法性法律相抵触以及是否符合法制统一与和谐的要求.应充分调动所有主体的启动积极性,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启动积极性,不应附加任何条件来限制审查启动.审查主体不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应该包括地方立法的制定机关、上级监督机关并遵循自下而上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救助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救助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其法律制度的架构已经确立,法制建设有了宪法依据,立法也已开始启动.但是,我国社会救助法制依然存在立法理念落后、基本法律缺失、适用范围狭窄、实施机制薄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社会救助法理念、制定高位阶的社会救助法、采取专门立法模式、强化法律实施机制,是加快和完善社会救助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完善宪法解释 促进法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群芳 《求实》2003,(10):48-50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不仅对中国法治进程有实质性的推进,也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8.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不能仅仅停留在记载历史事实,描述未来社会的行动纲领或者反映国家的政策主张这一层面上,而是要确立司法手段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宪法问题。但我国现行宪法几乎一直被排除在司法领域之外,这不仅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而且也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不相吻合。因此,必须积极推动我国宪法的司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到2010年年底,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法治发展已经进入到"后立法时代"。随着各方面立法的不断完备,作为立法依据的宪法似乎已经完成其最高使命,宪法的法律特征被淡化,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宪法的政治象征意义,宪法实施遭遇瓶颈。"后立法时代"如何克服片面强调部门法的实效性,而轻视宪法的实用性的观点,减轻部门立法对宪法实施的冲击,解决宪法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我国法治发展以及宪政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促进我国文化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文化基本法。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来看,文化基本法既应作为"文化宪法"对宪法起着补充作用,对宪法上的文化权利法律化,也应以法律方法将《决定》、《纲要》确立的国家文化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式与措施。制定文化基本法可以将文化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为制定其他文化立法,以及文化法律的实施和评估提供法律标准。我国文化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具体包括总则、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并明确国家文化立法的立法目的、指导思想、法律措施、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等基本内容。基本方针规定国家促进文化发展的各项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则规定实现政策与法律的衔接,将各项文化政策法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