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打工妹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状况对她们城市融合影响极大,打工妹的城市融合过程实际是一个有社会制度、支持网络和个人资本三个层面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流入城市.占流动人口近半数的农村女性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状况是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对河南省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的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村女性流动人口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她们很难体验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很难改变,她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而被排斥和隔离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素质因素、制度性歧视、文化性歧视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女性外出打工,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对家庭的和谐稳定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她们走出乡村,增强了维护家庭和谐的能力;但游离城市,在诱惑和压力中自我变异,影响了家庭和谐。因此,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她们的生存状态,帮助她们正确处理外出与家庭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北京某大学食堂女工为例,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考察了她们的生态特征和自我认同,发现她们在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结构性原因在于城乡文化的矛盾、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家庭和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农村和城市两端推动相应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边缘化是指她们在城市居住和就业时处境日益相对恶化,偏离城市的主流生活,处于城市生存的弱势地位的一种生活状况。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表现在外出就业渠道、职业角色、生存身份、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情感婚姻等诸多方面的边缘化。其原因与城镇化推进中的社会资源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女性素质、城市包容度等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性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儒岙镇为例,从思想观念、政治与社会、教育与科技、婚恋与家庭、休闲与消费、劳动与致富、城市与农村、交往与组织等方面,对中国东部地区农村青年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发现儒岙镇的农村青年总体是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愿望的。同时也发现当前部分农村青年还存在着功利主义观念,精神生活也较贫乏,科学技术知识获取的渠道也存在着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冲击下的农村空巢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描叙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进城务工青年是中国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但其生存状况、社会地位等问题也应值得关注。本文以青岛开发区进城务工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进城务工青年在进城务工就业前期、中期、后期面临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在进城务工青年就业、解决用工荒问题方面进行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并在实现路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流动大军中的另一个中坚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在城市务工的部分农村女性也加入了向城市迁移的行列,由过去农村女性多数是以婚嫁、随迁等形式被动地向城市迁移逐步演变为现在以务工、留城的主动迁移。在实现定居目标的过程中,受就业现状、社会交往、文化观念、自我定位、婚恋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务工女性呈现出与务工男性不同的境况。透过就业现状、社会交往、文化观念、自我定位、婚恋状况的变化来分析务工女性定居目标和城市融入过程,可以为改善务工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农民群体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已成为中坚力量,但他们也受到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严重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全面的反社会排斥对策,逐步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促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作为欧美国家的一个专业职业,社会工作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嵌入在已有的本土行政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并受其形塑。通过比较同一社区中三类社工嵌入模式及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不同结果,发现这三类嵌入模式在自主性、专业性、社会性方面各有优劣,构成了社区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如果三类社工能够通过合作“扬长避短”,则可以实现多元社区善治;然而目前之所以出现行政化依附等现象,恰是因为三类社工的地位不平等,以及无法在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目标等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可以从平衡社区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的角度改善政策,以达到去行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区域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建设城市新节点——新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新城的聚合辐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因新城加速建设引发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等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渐成为区域内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孵化器。基层一线派出所在应对新挑战中应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警务基础,创新警务方式,推动警务区域联动一体化,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犯罪上升势头;不断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及时化解社会各类矛盾,才能有效成为新城建设维稳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延续与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农民工除了经历生活地点和职业身份的转变外,还要经历一个社会网络的转型过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转型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乡土社会网络的依赖和借重程度大大降低,城市特征更为明显。职业和居住地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that characterizes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ten serves as a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 of Canadian cities and attributing a distinctive thrust to Canadian urban policy. To be meaningful, however, comparative evaluations have to take account of the way government activities have helped to shape U.S. metropolitan areas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 criticism implicit in much US. urban analysis is that government activities have persistently contributed to large inequalitie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 municipalities. In Canada, by comparison, interjurisdictional equalization has played a larger role in federal-provincial relations than it has in federal-state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also seems to have influenced the wa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dealt with municipalities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At the present time, however,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re allowing the governmental systems of metropolitan areas to become more fragmented. They are also under pressure to reduce or abandon their efforts to equalize services and property tax burdens among municipalities. How they respond to that pressure will help to determine how closely the development of Canada's metropolitan areas conforms to the pattern of urba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却很少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搞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政府和社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农民工人养老保障制度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非农化,由此形成的制度壁垒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进入城市.农民工人在进入城市打工的同时不能得到城市居民享有的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待遇,他们仍将土地视为最重要的保障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不断流动,不仅延缓了城市化进程,而且不利于解决农民工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为此,应建立城镇分层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人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舅权曾经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中舅舅对外甥享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社会规则、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舅权对氏族中男性公民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舅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最终确立的时候,舅权变得日益弱化了,但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与父权一道在维持社会的平衡当中发挥着作用。本文即拟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的舅权现象进行分析,从舅权在民间规则当中的多种体现、舅权产生并存在的原因和舅权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舅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周期可变的交通灯自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道路交通拥挤,秩序混乱,特别是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大大提高市区车辆通行能力,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与幸福指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介于城市市民与乡村农民之间的社会特殊群体“农民工”能否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互动、融入到其所服务的城市中去,以及如何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指数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其障碍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可行性对策,以期对准确地把握农民工问题未来的走势和演变规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