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政治家说过:“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是否这样直接有待研究。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少一所学校就少了一份希望。却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创新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进步程度.进入21世纪的中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2月19日,五大科技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并颁奖.在2612位获奖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两位杰出的科学家签署并颁发了获奖证书.本刊曾在2000年第5期以<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袁隆平>为题报道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现刊发关于吴文俊院士的报道,虽然文中所涉及的高深领域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但其中所揭示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是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先生将毕生积蓄8809446元全部捐给华农大,学校用这笔款项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读着《新华每日电讯》这则报道,笔者看到的不单是一位"可敬的老人",而且是一片"无言的火花"。880多万元,对一位大学教授来说,若非年复一年克勤克俭,日复一日省吃省用,断难"积少成多"。笔者不认识卢永根。但相信他的这些钱财都是"取之有道"的。反之,既不敢捐,也舍不得捐。卢永根没有把这笔干净巨款留给唯一  相似文献   

4.
正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二师华山中学本着办好"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师幸福"的教育宗旨,为广大教职员工努力营造"和谐家庭"的工作生活氛围,保证了校园和谐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抓好队伍建设,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营建和谐大家庭的工作特别重要,要想建设好学校这个"大家",只依靠校长、书记这两位"家长"可不行,加强工会小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裘法祖曾说过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句话对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深有启示。做人要知足。我们常说,知足者常乐。但是,面对生活,知足和不  相似文献   

6.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走进大美黔东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戎嘉余院士、武维华院士等21位院士、专家围绕黔东南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生态农业推广与发展、科技精准扶贫等展开考察调研. 此次活动,是贵州省科协依托科技、科普“双轮”驱动,助推贵州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的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时,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  相似文献   

8.
正这次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一个突出感受是,老师能说会道,讲得好。这个班名为"高级专家班",50多人,有院士、大学校长,有研究院院长、理论报刊领导,多是有名有位、善研能侃之士,"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个个却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师用了大约140分钟,概述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分七大部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相似文献   

9.
葛宝丰院士扎根西4665年,始终追求和坚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把对党、国家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医学事业的无比热忱,对西北官兵和各族群众的无私情怀,全部融入到我国骨医学事业和为军民健康服务中,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谱写了一篇篇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0.
梁新 《学习导报》2012,(20):41-41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葛宝丰,如今已经93岁高龄了。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为保持双手的灵活性,葛院士60多年间坚持用勺剥鸡蛋。那股认真劲儿,着实让人感动。一位功成名就的专家竞这样敬业。有人说,这是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