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芹 《新东方》2012,(6):54-58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人既是信息主体,又是信息客体,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人影响信息环境,也受信息环境的影响.如何应对各种信息对人们心理、行为、生活、工作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当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出发,人们应该从六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钻木取火到刀耕火种,从工业文明到信息社会,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加美好。科技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国家的命运。每一次重大科技变革,总有一些国家能够把握机遇,脱颖而出成为强国。因此,全球科技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为雄 《桂海论丛》2001,17(5):46-48
科学知识爆增并直接成为产业表征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社会使企业开始实行知识连结 ,使生产和服务具有全球性 ,使技术同科学一样重要。信息社会使地球变“小” ,甚至使军事形态改变 ;它不仅改变了教育理念、使财富发生转移 ,也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数字地球的建构将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使各国之间的数字鸿沟拉大 ,中国作为信息贫国当应急起直追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高校信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杰 《新东方》2007,(11):43-45
信息自古以来就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各个阶层的人所看重。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的价值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说信息价值连城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中州统战》2002,(5):1-1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统战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对统战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各级统战部门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水平,推动统战工作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信息技术、接入互联网、生产信息商品,并借助于各种信息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然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影响传统社会秩序的伦理问题。主要探讨了信息伦理的产生、发展和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及其成果,并对今后信息伦...  相似文献   

7.
郭易如  郭峥嵘 《群众》2013,(9):I0057-I0058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正在塑造全新的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形成微新闻时代重要的舆论力量。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作为一种即时、开放的网络应用模式,将网络信息传递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微新闻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流通的多向性和不可控性,信息不再是领导者或者特殊阶层独占的资源,社会所有阶层各自占有一定信息资源,使领导决策更加复杂,不仅考验领导者对社会整体情况和各阶层生存状况的掌握情况,更加考验领导的整体协调能力。徽新闻时代的到来不仅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而且也为领导能力提升创造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研究向纵深领域的发展唤醒了人们强烈的信息要求,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也开始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向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如何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丰富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马传兵 《前沿》2002,(12):30-33
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信息产业的超额利润诱惑着众多的投资者 ,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和对传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成了发财致富的代名词 ,信息神话由此悄然兴起。这种信息迷信影响着人们对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也影响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信息产业的利润来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对信息悖论现象的正确解释 ,使人们端正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程的认识 ,科学对待这一新兴产业以及传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破除信息神话。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更加迅猛的姿态,闯入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空间,并且默默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活方式。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将原属于我们地域以外的“沙尘”也一并带入。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在利用网络文化强势构建新的文化霸权。正如美国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11.
梁燕妮 《前沿》2014,(5):86-88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观念的变革大体可以划分为信息消极、信息放任及信息积极三个阶段。而在信息公开方式、政府与人民信息互动关系上,网络科技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流通的动态性,延伸出了对信息利用的需求,信息法制的发展将超越以信息公开为中心的格局,从信息网络的角度看,至少应包括信息公开、信息加值、信息整备以及信息保护四个面向。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及其价值进行感知、识别、获取、利用、管理以及创造性加工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尤其是担负着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领导干部在社会活动中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熟悉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掌握良好的信息技能、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上大量的用户行为信息成为办案人员重要的线索来源,也是犯罪行为的有力证据。文章主要研究Android系统的地理位置取证,通过逻辑取证取得保存在Android系统中不同应用程序上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提出了一种网络数据包取证的方式,并验证了在应用程序发出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务请求时可以成功取证到地理位置信息,为Android系统的地理位置取证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培养领导者信息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是指人类在信息活动中,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化进程中,由各种基本素质发展并优化出来的一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品质。其基本含义是:在信息社会中,人们进行信息处理所需的实际技能,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科学、信息觉悟、信息道德、信息文化、信息心理素质等,具体表现为信息捕捉、收集、筛选、检索、甄别、提纯、挖掘、运用、传播等能力。现代领导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7):5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尤其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通道,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沟通的强大平台。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在带给人类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影响传统社会秩序的伦理问题,社会信息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与缺陷,迫切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因此,对信息伦理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群体的信息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晓 《青年论坛》2005,(2):63-65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网络带给人们大量信息的同时 ,道德问题也日渐显现。社会应当及时有效地开展信息道德教育 ,提高网络虚拟群体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更好地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杨昕 《前沿》2014,(15):11-14
当前,信息网络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信息网络化一方面使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着西方信息霸权、舆论权力中心分散、信息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也为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开辟了新的渠道、拓展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郭喨 《传承》2010,(36):146-147
现代通讯技术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无疑也对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带来的"信息/技术鸿沟"的出现,随之在亲代呈现的"技术焦虑"和在子代呈现的"信息迷失",导致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更加严峻。为此,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动态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发了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加工处理的全新变革,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子信息社会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廉价生产信息和知识的倾向,加之计算机和网络自身的内在逻辑所导致的信息技术基础的某些缺陷,使得网上的信息资源无限制地急剧增长,出现信息超载的现象,加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减弱,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却找不到所需的信息。面对数量巨大、内容庞杂、增长迅猛、良莠不齐、缺少严格的管理和审查机制,信息的生产、变更和消亡无法预…  相似文献   

20.
有调查显示,94.5%的人认为微博正在方方面面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有人把这种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潮流称为“微革命”。的确,微博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在重构着舆论传播新格局,也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微”道德的探讨与争鸣,微博唤道德,时代呼唤“微道德”,人们更期盼通过全民”微道德”,掀起中国人拯救道德的热潮!因此,本刊在微时代推出本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