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计 《公民导刊》2013,(10):55-55
<正>上海法官集体嫖娼因一段监控视频的曝光而昭然天下,但这出颇为传奇的反腐剧,也遭遇了"跟踪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的质疑。如此论调何其耳熟,比如,最近一年的网络反腐浪潮中,"曝房产"、"晒艳照"等令多名官员仕途终结,便有人指责"侵犯了官员隐私权";再比如,社会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始终难以落地,其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海曙区纪委近日推出一款公益性免费网游《清廉战士》,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此举在社会上招来很多质疑和批评,有甚者指出"反腐游戏便是游戏反腐"。人们为何会对这样一款以反腐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反应如此激烈?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群众对于当前反腐的成绩单总体上是满意和支持的。·反腐是当下民众关心的最为重要的社会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官民之间、上下之间最具共识的"合意空间",换言之,是赢得民心最适宜的利器之一。·当前反腐的期待重心明显上移:由对于网络反腐的倚重,转变为对于最高层反腐的倚重。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于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反腐成效的肯定,但也包含着社会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大》2012,(10):3
随着"表哥"杨达才被撤职,网上喧闹一时的"名表门"事件暂时画上了句号。如今,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或许是"表哥"的那一抹神秘微笑,以及"表哥"狼狈落马的情形。回顾整个事件,人们唏嘘之中,也包含诸多遗憾。"表哥"暴露在社会公众的视野完全是一个"意外"。这,与发生在2008年底,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因"天价烟"被网友围观,并导致最终落马的"香烟门"事件如出一辙:同样是沿着"网友爆料、舆论发酵、纪委介入、东窗事发"的路径。当年,"一根香烟"点燃了反腐烈火;如今,"一个微笑"终结了贪官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5.
话题     
《创造》2011,(8):10
关键词:"水浒"反腐事件: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山东省梁山县进行深挖整理,投入25万,建成了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当地官员称,"古典名著也可作为教材";可不少网友提出异议,认为它是将反腐"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要逐步过渡到标本兼治年人民论坛记者:最近人民论坛开展调查,在"一年多来,反腐重点集中在哪几类干部"问题中,"经济问题特别严重的干部"和"十八大之后不知收敛的干部"列前两位。您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纪委反腐有哪些新特点?竹立家:首先是中央反腐的意识增强,反腐态度非常明确,决心很大。社会和公众所看到的反腐高  相似文献   

7.
纪振强  张九海 《传承》2014,(6):50-52
"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低俗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在于过分关注和炒作腐败官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个人隐私以及桃色新闻等。研究"民间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土壤、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其不良影响,合理引导"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有序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分子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去年12月以来,基本保持了"日打一贪官"甚至"日打七贪官"的强劲势头。对此,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不久前新浪网所作的民调显示:86%的网友对中央的反腐举措"满意"或"很满意",对未来继续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充满信心,对坚决打"老虎"、无论什么人都一抓到底充满期待。有人说,坚决惩治腐败、全力改善民生,是新一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反腐”和“倡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反腐”的目的是“倡廉”,“倡廉”必须“反腐”。  相似文献   

11.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当代中国最具震憾力的金石之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明确提出并多次强调的我们党反腐新战略。理论与现实都指向—只有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才能真正关紧权力。  相似文献   

12.
张萃萍 《理论月刊》2010,(4):133-13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特别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今天,反腐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发展前途。而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制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两个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两个责任"则是中国共产党之制度自觉品格的典型确证和逻辑必然。"两个责任"的存在价值和依据不仅在于制度反腐,而且在于制度防腐,制度反腐主要是从事后消极应对意义上说的,而制度防腐则是从事前积极预防角度讲的。"两个责任"的提出和确立一方面从消极意义上为"已然"之权力腐败的应对和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另一方面则从积极意义上为"未然"之权力腐败的监督与防控提供了明确的责任担当主体。不管是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还是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终究都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以制度化、常态化方式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党基于制度自觉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制度性承诺,能否承兑,直接关乎党的制度信用,党对制度信用的高扬与持守在此意义上成为了"两个责任"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5.
制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两个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两个责任"则是中国共产党之制度自觉品格的典型确证和逻辑必然。"两个责任"的存在价值和依据不仅在于制度反腐,而且在于制度防腐,制度反腐主要是从事后消极应对意义上说的,而制度防腐则是从事前积极预防角度讲的。"两个责任"的提出和确立一方面从消极意义上为"已然"之权力腐败的应对和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另一方面则从积极意义上为"未然"之权力腐败的监督与防控提供了明确的责任担当主体。不管是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还是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终究都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以制度化、常态化方式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党基于制度自觉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制度性承诺,能否承兑,直接关乎党的制度信用,党对制度信用的高扬与持守在此意义上成为了"两个责任"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5,(2)
部分领导干部违规建房、"以权谋房"已成为腐败的新形式,这种特权泛化,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损害整体公权力形象,必须加以解决。官邸制作为一种官员住房的制度,在国外已实施多年,在我国也并非新生事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官邸制,是全面推进体制改革,使公务员管理规范化的又一步骤,体现了依法理政的决心,亦是一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3)
<正>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损害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问题虽微",但如果不及时查处,"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基层部门是党和国家施政窗口,基层干部整天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工作作风,人民群众耳闻目睹、感受真切,最有发言权。在新华网于2016年初发起的"反腐2016:哪些苗头性问题值得关注"调查中,继  相似文献   

18.
议题十反腐败难题:最优选择在哪怎样才能有效反腐是中国学者和普通百姓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综合各种讨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反腐对策: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虽然当前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腐败形势仍然严峻,这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的反腐才是最优选择?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始终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指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重温邓小平关于反腐败谈话,对反腐倡廉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网友报道"已经让"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而这恰恰是"人肉搜索"用于反腐的威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中国在海外开展了‘猎狐行动’,抓回了一批外逃嫌犯,维护了法律尊严和社会正义,中国还完成了11项引渡条约和刑事司法协作条约的谈判,使这两类条约的总数达到了91项,实现了各大洲的全覆盖。"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反腐"是代表委员热议、媒体关注的话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抛给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反腐。第二天,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反腐将一如既往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