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淑娟 《前沿》2013,(17):125-127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会计专业,从校企协同管理机制、校企协同运作体系、合作企业资质标准等方面提出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体制,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何其华 《当代广西》2013,(17):60-61
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广西物资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引企入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启深度校企共育人才模式,引领"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有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3.
任俊峰 《前沿》2012,(17):161-16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以“8233”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探索,从而构建出课程改革体系、校企合作体系、动态管理体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英娟 《公安教育》2008,(10):47-4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要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与做合一,产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刘雪霞 《人民论坛》2012,(35):158-15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内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这一合作模式为实现会展教育、会展企业和会展产业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影响、合作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会展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开学 《人民论坛》2010,(9):226-227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显现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对高等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可以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顺应高职发展规律,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1+X为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万在红  向瑛 《人民论坛》2012,(36):160-161
采用新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育实现教育与职业高度衔接的必由之路。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新形势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实现"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协调发展,形成培养"双师型"、"双证结合"、"双领导制下的新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依然面临着政策、生源和培养三大瓶颈,在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亟待突破和创新。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示范院校建设,在学校办学上落实"三个转变",在办学模式上推进"四个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五个对接",可以促进高职示范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达成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的依据和核心。本文立足四川区域旅游现状,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三个阶段"互动实践、"一个贯穿"校园专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三个递进式实训环境为支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培养出符合四川旅游行业需求,服务于四川区域旅游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工科的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重要手段。校企共建实验室是新工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教融合等诸多优势。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分析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意义和重要性,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探索多元化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国家广泛提倡的职业教育模式,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合作伙伴过于单一,合作口径过于狭窄,不利于拓展更广阔的开发空间和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基于产业集群下的"深层次、宽口径"的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在运用中做到经济类各专业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吻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吻合、学生就业与产业发展相吻合,将学校招生与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就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寻求校企合作的利益契合点,并动员政府、行业协会发挥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从而深化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力度。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陕北高职院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政府职能,出台政策支持,教育全民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高职院校要强化实践,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新模式;企业则要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14.
黄惠  洪志钧 《人民论坛》2012,(26):62-6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要求高校顺应市场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走出一条"反哺式"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实施校企人才流通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申报项目等措施,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合作。  相似文献   

15.
郑群 《公安教育》2020,(3):68-7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四十条")明确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包括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1)这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改革需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实践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呼唤。这种协同育人新机制在公安高校体现为"四个合作",即"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南疆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办高职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以达到双向互动、互惠互利的目的,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发现目前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校、行、企”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鲁价费发[2015]46号各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办学模式,优化办学结构,促进高校创新发展和学生充分就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创新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要鼓励高校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近些年,随着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在开展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时,一定要全面地认识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深刻反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采取优化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文案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优化构建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培养优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指导性理念,但是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果却乏善可陈,而且也缺乏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成熟的机制,校企合作教育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制约性问题还没有被认识或解决。比如校企合作教育的理念变迁问题,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问题,以及校企合作教育的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舒 《群众》2012,(5):79-80
高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是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立身之本,校企合作办学应该渗透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