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绩效的缺陷、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教育者需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应对,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教育与强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一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6)
微时代的来临使大学生总体政治认同感不断提升,但也呈现出互动性、多元性和从众性等特征,使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必须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效果,搭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平台,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力量,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其文化认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长远和未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访谈法,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生开展调研,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呈现"高情感认同,低意志自觉"的特点,在初步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存在理性认知不足、低稳定性、知行不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需要顺应文明交流互鉴趋势,弘扬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尊重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其最根本的功能——文化功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培育文化自觉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能够对我国文化合理的审视和反思,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融会他国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实现渠道,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知与认同;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文化整合与实践;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引发文化自省与创新;培养大学生全局意识,促进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卜春梅  朱周斌 《人民论坛》2012,(35):220-221
孔子的仁学思想内涵丰富,深入挖掘孔子仁学思想本身所蕴含的现代教育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仁学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在人生价值塑造、道德建设、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等方面。它对现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8.
黄森曼 《传承》2014,(4):84-85
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可以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为最终实现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主流政治文化的引领。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面临多元政治文化冲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时代语境,尤其是面临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思想文化的博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思想的碰撞、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内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载体的作用,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崔春晓 《传承》2008,(6):64-65
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角度来看待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削弱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到来和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家的政治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状况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状况,探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政治认同代表着当前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系统的认可、赞同与支持程度,是特定政治系统构建发展与功能实现的重要群体性心理基础。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大学生政治认同对政治系统起着导向、凝聚、实践、支撑、变迁五个方面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引导政治价值、加强政治稳定、提升政治互动、促进政治发展和推动政治变革等作用。政治认同与政治社会化紧密相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性达成与功能实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贡献大学生群体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4.
赵俊辉  刘金菊 《传承》2007,(7):112-11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紧迫任务。高校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其特点及功能显示了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文化所具有一些特点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缺陷。在现实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制度文化的层次性、隐蔽性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角度来看待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削弱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刘卫财  许丽萍  王春刚 《前沿》2013,(11):47-49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形态或范式,表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一种新的文化诉求,并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文化发展形态的理论维度,最终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蕴含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侯羿君 《前沿》2013,(19):44-46
科学精神是人类实践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就需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意识,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11)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社会化程度直观反映出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的趋向。因此,需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弱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探索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省10所高校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升的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以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认同。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教育体系,多维度渗透,丰富主题教育内容;传统与现代互补,创新主题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20.
一些大学生对政治关注的宽度、高度、深度和频度不够;对政治教育、政治学习、政治活动存在抵触心理;易在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引发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的缺失和偏差。对于一些政治认同不高的大学生体现出的种种表征,我们一方面不能忽视和搁置,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敏感和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