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是分析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本质上反映了政府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关系。基于顾客导向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在于提高政府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针对广东省的调查显示,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均值为73.9分。其中,企业对政务服务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环境等营商"浅环境"最为满意,对行政审批和减税降费的营商"深环境"次之,而对企业用工、用地与融资、公务员廉洁自律、公平竞争环境等营商"微环境"的满意度最低。结合供需结构关系,研究发现供不应求、供需失效、供需不匹配等是阻碍企业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立足企业需求,进一步精简政府审批事项与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政务服务的在线化、移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通过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10项一级指标变化率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方向指导下开办企业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企业获得电力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和执行合同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是促使排名大幅上升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一些短板,中央政府在"利企便民"总体导向下,通过更大规模推动减税降费、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推动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等具体措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未来优化营商环境应重视借鉴亚洲发展型国家相关经验,根据国情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破解营商环境的区域不平衡难题,从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3.
营商环境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容和地方政府治理竞争的新场域,然而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尚缺乏针对性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聚焦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实际情境,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D旗42份企业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构建了包含"意识—情境—行动"三个维度的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供给是影响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变量,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则分别从主观制约和客观制约的角度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前置性条件。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关键着力点在于降低"机会主义"带来的寻租成本、博弈成本及其他非必要制度性交易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务营商环境、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好的人才环境,从政府角度出发,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从人才需求、政府需求、企业需求三个维度出发,结合人才的基本理论,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克服"曲高和寡"、评价形式主义、人才壁垒等问题,需要解决人才的公平有序的评价机制,让人才有创业干事的信心,杜绝人才的后顾之忧,能集中力量搞科研;强化职称制度改革,向工作业绩倾斜;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5.
中共黑龙江省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会把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办事不求人"是我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郑重承诺,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办事不求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的重要举措,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是对营商环境中存在问题的科学面对和应对,现已在新龙江建设及全面振兴发展实践中起到巨大的能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全省营商环境的改善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粗放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比金子还宝贵的软实力。政府部门主动变身为"店小二",把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放下身段、俯下身子,扩大"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就目前徐州市的营商环境而言,政策法规配套不健全、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放管服"改革落地不扎实等问题已明显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亟待突破解决。完善和改进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充分认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意义,也要做到"亲"、"清"一个都不能偏废、一个也不能少,需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和法律制度落实等方面做出更多坚实努力。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研究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需求偏好,是实现政府政策制度有效供给的重要条件。以欠发达地区某省会城市为例,从营商环境改革的实践出发,选取典型企业为调研样本,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存在的需求偏好,建议政府今后要搭建企业表达需求偏好的有效平台,提升部门对企业需求偏好的识别能力,发展民主协商达成需求偏好共识,重视“差异化服务”体制机制设计,善于学习借鉴已有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实现国家和地方营商环境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效办成一件事"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利企便民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湖北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和《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9.
"高效办成一件事"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利企便民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湖北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和《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0.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重要软实力,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县域的政务、市场、法治和社会舆论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政商关系"清"而不"亲"、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欠佳、涉企中介服务存在"乱象"、融资难融资贵、政策"县级梗阻"等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建议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再出发,聚焦"堵点""痛点"、深度"问需于企",通过解放思想再出发、强化改革担当和出台务实举措,促进县域营商环境再优化、更完善。  相似文献   

11.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推进器。近年来,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营商环境也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迭代。各地的创新实践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以行政审批为突破口,实现涉企事项"一网办";以惠企政策为突破口,打造惠企政策一体化平台;以政企互动为突破口,实现多场景全天候"云对话";以市场监管为突破口,推行智慧监管。未来,政府数字化转型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从加快平台数据归集共享、拓展应用场景、创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在线服务、完善政企共治体系,以及加强数字空间治理五个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入国家战略以来,两地政府聚焦企业关切,陆续出台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总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工具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多、作用大,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小、拉动力不够。未来还需加强政府采购、推广试点等政策工具的拉动力,不断平衡和丰富政策工具的结构,发挥政策工具的整体作用。同时,要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建设、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进一步凸显政府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的作为,推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营商环境问题导致的生产要素流出多、流入少、配置低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近期经过一系列改革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有所好转,但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新要求,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仍需找到新突破口。从城市形象治理的角度看,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象是决定人口和资金流入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对现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因此,应把城市形象治理作为当前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突破口,通过重视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管理,加强对营商环境中重点区位的治理,注重新媒体在塑造良好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促进城市形象与营商环境的融合升级,深入挖掘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潜力,促进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法治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针对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弱项和短板,要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要尊重法律法规权威性,强化政府依法行政;要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社会环境;要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阐明优化营商环境与法治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法治保障,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不足;存在着看不见的"隐形门槛",难以实现公平竞争;运动式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使得企业不堪其扰;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信用监管不到位;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存在壁垒;政务服务效能显得滞后。实现法治化的路径包括:修改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有为政府转变,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司法公信力,尽可能做到同案同判。  相似文献   

16.
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政审批是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简化行政审批。研究表明南宁市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南宁市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聚焦自身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经验,提出南宁行政审批改革的着力点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部门协同、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完善监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7.
政务环境的改革优化是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是"牛鼻子",是改革的着力点。成都武侯区立足区域发展位势能级的提升和产业功能区优势,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引擎,以审批服务"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助力,在促进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上作出了探索,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作出了尝试。本文以重点问题为导向提出深化武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四条路径:碎片化问题与整体性治理方案、重数轻质问题与"含金量"提高、合法性问题与法治化程度提升、信息化问题与互联互通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18.
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法治意识淡薄、营商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完善营商环境法治化需要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加强制度设计与非制度约束准则体系建设,营造公正的制度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经济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公正司法,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商事活动提供法制保障;以法治理念大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和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政务信息工作要把握"反映企业要情,服务领导决策"的方向,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进展、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面反映企业改革发展新成果、新情况、新问题。一要解决好"体系怎么建、怎么运转"的问题,健全制度体系、采编体系和考核体系。二要着眼于作用发挥,解决好"信息怎么来、怎么用"的问题,全面掌握信息、共享信息。三要着眼于提高信息质量,解决好"信息怎么促、怎么评"的问题,搭建好报送平台、考核平台和关怀激励平台。  相似文献   

20.
"放、管、服"改革以来的制度创新,包括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逐步在泸州市和四川省推广运用起来。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展开探讨,介绍其主要的成功做法及其成效:三张清单倒逼限时改革;政策法规保障顺利推行;协同平台提供法律服务;风险防控加强过程监管;容错机制提升办事效果。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增强了多个部门间系统协作和联动;降低了企业开办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人民群众办事的心理预期。新时代,新要求,法治建设背景下,拟从健全和完善违法追责机制、法律授权下不断调整优化清单、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法治实践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