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们“四面楚歌”,中产阶层自然也就“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3.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大学生中不急于就业者增多 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脑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说“不”。 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被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  相似文献   

4.
陈斌 《人事管理》2001,(5):11-11
最近,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出台了对应届优秀毕业生和我省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个人委托人事代理具体意见,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办理“先落户、后就业”个人委托人事代理:1、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的省、部属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试用期,是首先要面对的职场“挑战”。不过,在职场上,把“试用期”当成“剥削期”已经成为了一些无良老板逃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  相似文献   

6.
把任务当义务变“包办”为“保障”──衢县热心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詹美香,李世文到今年八月底,衢县大中专毕业生调配工作顺利结束,332名毕业生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衢县接收计划调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是1994年的近两倍。这对一个...  相似文献   

7.
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浙江省桐乡市着眼于优结构、提素质,以深化村(社区)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的“青蓝工程”为抓手,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8.
常彬 《现代人事》2001,(7):21-22
眼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注意到,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在一些毕业生及其家长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种“等、靠、要”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大》2010,(3):24-24
审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发现其中一个矛盾现象: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全国人大代表李新明说,要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  相似文献   

10.
近日苏北某县举办了’98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才市场,23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双向选择,当场签订就业协议的仅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47%,人才市场由热变冷,转变太快,毕业生及其家长、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一时难以适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冷”缘于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两条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条是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另一条是重庆某高校学生为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压价,在校园网上发出贴子,号召该校大学毕业生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月薪低于2500元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相似文献   

12.
年前,43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兴高采烈地分别到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中心、枣庄市工商局市场服务中心报到啦!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工农子弟,是通过公开考试,被以上3个热点事业单位择优录用的。以往毕业生就业中常见的托人情、递“条子”的歪风,在公开、平等、竞争的“卷子”面前败下阵来。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走出校门、跨入社会,“时代骄子”谁不春风得意、豪情满怀?孩子学成立业,哪个家长不笑逐颜开、喜气洋洋?然而,在今天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踌躇满志的学子们已是少年“早知”愁滋味,家…  相似文献   

13.
万由祥  田寿永 《半月谈》2004,(12):80-80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健全“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招生、培养、就业三者闻的良性循环,该院2004届毕业生有3250人,到6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玉在椟中求善价”、“良禽择木而栖”,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作为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择业就业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就业状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风向标。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杨梅 《青年论坛》2011,27(1):100-1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热议。就业问题在困扰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各地高校学生纷纷出现“赶考热”现象,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思想重新抬头,由于就业难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危机,等等。对于这些由就业难问题而引发的相关问题,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也许今天的年轻一代,已不知“老三届”是什么含义。“老三届”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指1966年至1968年初中、高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毕业的时候,被剥夺了升学的权利而去农村“修地球”,那时他们被称为“老三届”。  相似文献   

17.
关注“蚁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现在至少有10万“蚁族”,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等大城市中都大规模地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学者调查研究,估计全国“蚁族”数量已超过了百万。而且,这些大学毕业生都受过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如今,当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不到满意工作而抱怨不已时,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却“逆市飘红”,成为就业市场中当仁不让的“香饽饽”。特别是一些紧俏的技工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研室负责人(以下简称“该负责人”)说。“这几年,扣除那些因个人原因未就业的,福建省职校学生的就业率基本部保持在98%以上。”据近些年的资料显示,很多职校毕业生都能很快参与实际生产操作,部分优秀的甚至作为技术骨干派往国外工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而职校则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更新技能知识,让毕业生能够快速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就业率才会如此之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