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是由公众安全感决定的。而由于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准确因素,使刑事立案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公众安全感的高低。因此,公安机关应立足当前,认清形势,查找不足,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巩固和提升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公众安全感,是一种狭义的安全感,主要指公众在一段时间内,对其居住、生活的区域或是能感知到的社会环境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公众安全感作为治安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对评价社会治安状况、公众承受力、公安机关制控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自媒体环境下影响公众安全感评价的因素有了新的变化,运用自媒体平台做好警务信息公开,营造网上、网下双重安全治安环境,提升公众治安承受力,加强网络监督等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公众安全感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安全感指标调查是公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具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现实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众安全感的概念及内容;二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相关因素;三是公众安全感调查指标层次结构;四是公众安全感建设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评价和分析社会治安状况的时候,人们除了重点观察和分析由公安统计所提供的以案件为中心的统计资料而外,愈来愈多地将视角投向了对公众安全感的调查和研究。即如何正确地认识公众安全感的现状,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努力使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本文拟从公安工作的角度出发,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安全感由个人安全感、公众安全感和国家安全感三个部分构成,公众安全感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宽容度五项内容。爱国主义思想由国家自豪感、国家认同、拥护现有制度、拥护共产党四个部分组成。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的青年数据为样本,发现青年的安全感正向影响其爱国主义思想。建议通过提高国家安全感、公众安全感和个人安全感(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三个途径来提高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概念的认识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国完善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把握概念内在矛盾的基础上重新对其界定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理论体系由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客体和社会治安防控目标三个要素构成。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涵盖所有维护社会治安的综合力量,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必须加强内部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客体是治安问题,包括人、地、物、事和组织,是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制定防控对策、实施防控行为所针对的对象;社会治安防控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增强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必须重视群众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增强了动态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丰富了信息收集的手段渠道,完善了社会治安前端管理,延缓了警力投放压力,更是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公安机关要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对策,规范系统运作模式,科学整合资源,完善应用工作机制,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全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吉林发展振兴大局,扎实推进"五大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2.9%。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58657起,打掉涉黑涉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当前社会治安防控提出新的风险和挑战,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导力量,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准确把握"互联网+"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型社会治安问题,立足当下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手段,提升社会治安治理效能,确保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稳定,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社会生活安全感和满意度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紧密衔接新时代的要求和趋势,被赋予新的内涵,在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时,应找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安宣传与公众治安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情通报制度是新形势下公安宣传工作满足公众治安知情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体现公安机关亲民、爱民、利民、为民良好形象的重要方法。保障公众治安知情权可以使公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参与和监督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事侦查中的失误不仅仅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声誉,更为严重的是它造成了大量的刑事悬案,为社会治安留下巨大隐患。就其心理机制而言,知觉与记忆局限、直觉错误、认知偏差及群体思维等因素是导致侦查失误的根本心理原因。刑事侦查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必须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造成刑事侦查失误的各种可能原因,并有意识地加以避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侦查失误,提高侦查效率与破案率。  相似文献   

12.
评价治安状况的"犯罪"应该以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定义为理论依据,以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为标准,以公安机关立案统计资料为基础较为适宜和合理.公安机关"犯罪案件"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限,在评价治安状况时需要通过社会调查加以核实."犯罪"不能仅按犯罪案件数一种方式进行计量,而应该根据治安状况评价的目的和条件,选取不同的计量方法.运用"犯罪指标"对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判,以综合值为标准最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量化考核是目前单位内部管理的普遍做法,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派出所"治安与刑事案件立案数之比"的考核指标为例,在立案标准长期不变的条件下,治安与刑事案件立案数之比为2∶1,从理论与实际、来源与现状、公安与司法、经济与危害等多方面分析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应调整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以适应当地的经济状况,从而真正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和抑制犯罪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打防"两抢"犯罪的三个难点以及队所的职责分工,决定了队所之间必须加强协作.公安机关在队所协作机制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部分成功经验,但是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公安机关要以打防"两抢"犯罪为契机,以有效遏制"两抢"犯罪发案势头和减少"两抢"犯罪为目标,逐步完善队所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跨地域性、超越时空性、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分离性等原因,传统管辖权所获得的基本联结点变得不好确认,由此给传统刑法管辖规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发生地确定困难。紧紧抓住以属地管辖为基础,以属人管辖为原则,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的刑事管辖原则,结合网络技术知识,深入研究国家刑事管辖权和公安机关的地域管辖权的确定问题,可以为公安、司法机关打击日益猖獗的网络经济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公安信访中涉及到刑事技术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与刑事技术有关的信访案件呈不断增多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刑事技术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刑事技术工作中信访案件的预防机制,以推进和完善刑事技术工作,降低或减少信访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公安机关近年来对其打击力度的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随之发生变化。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特点,大多是犯罪人刑罚规避的体现,犯罪人会有意识地掩盖犯罪事实,其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其犯罪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犯罪行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犯罪人会采用订单式生产,仓、储、销分离,仓储货值的精确控制,不留存产、销票据以及以"合法外衣"来掩饰犯罪等。分析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具体案例,总结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的一些显著特点,为公安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的线索搜集、案件经营、侦查取证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公安机关对于缺乏证据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当受理;被捉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不能进行调解,提起自诉的轻微刑事案件则可以进行调解,立法上显得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检察法律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建立,旨在解决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不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的问题。然而,由于法律依据位阶低、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特别是检察机关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情形实施法律监督,影响了衔接机制的顺畅运行。因此,要突破检察机关在衔接机制中履行法律监督的法理障碍,对行政刑罚进行重构,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活动纳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实现行政执法中获取的证据与刑事证据问的衔接和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监督公安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之一,实施个案监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人大常委会通过个案询问、听取汇报、专案调查、提出意见等方式,对公安机关办理的违法犯罪案件和公安执法人员职务违法案件行使监督职权,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