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没有什么能伴你一生。 健康的父母陪伴你的前半生,孝顺的子女陪伴你的后半生;夫君呢?且不说婚姻的选择是一次忐忐忑忑的冒险,且不说现代婚姻多么易变和脆弱,且不说那么多的“情儿”、“蜜儿”、“妓儿”插足干扰,即便是恩爱夫妻又有多少同年同月同日来又同年同月同日去?“生不同衾死同穴”是诗,事实上,满大街扭秧歌的老太太多于老头。  相似文献   

2.
心有净土     
乔兆军 《现代领导》2014,(12):52-52
一次,我去邮局取稿费。邮局的人不多,我前面是一位老人,他递给营业员一本存折,说要取4500元。营业员递出一张单子让他签字。老人拿起笔,手颤抖着不知签哪儿,我指着那个签字的地方.说:“您签这儿。”老人说:“干脆你帮我签下吧,人老了眼前一片模糊。”行啊,我接过笔。照着那个单子的名字给签了字。  相似文献   

3.
伍弱文 《前进》2014,(2):64-64
临水而居的庐山,临月而居的庐山,在一首水与月编织而成的“水月谣”里新鲜着,在我的梦里新鲜着。“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用半生的浮云来托起庐山历史的厚重、人文景观的繁盛及山水林泉的灵秀。  相似文献   

4.
秘密的秘密     
“亦英拍案三诗出,我亦狂涛万丈起。执笔几回欲为文,泪花障目颤难止”。这是我近日作的一首小诗。亦英是著名女诗人宋亦英,她在张志新烈士惨案公布后,拍案而起,接连写了三首诗,以抒悲愤之情。我也和她感受一样,几回想写点什么,但一握笔总是胸头堵塞,泪雾障目,笔...  相似文献   

5.
李永忠 《同舟共进》2013,(10):28-29
“十六大”后的一天上午,吴官正同志的秘书打电话找我,到后才知是官正同志要找我单独“闲谈”。我从未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单独“闲谈”过,官正同志为拉近距离,让我放开讲,见面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没来中央纪委机关之前,就让人搜索并阅看了你发表的各类文章,没想到中纪委能有你这样的人才。事先,秘书告诉我谈十五分钟为宜,于是快到十五分钟时我便不再讲了。没想到官正同志听得很有兴趣,直到秘书多次进来,最后同他“咬耳朵”,谈话才于两个多小时后结束。官正同志“闲谈”的水平之高,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今天,阅读他的新著《闲来笔潭》(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同样给予我很多教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贪官成克杰终于被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传媒上有关成先生的经历和“业绩”的报道,有关成犯罪所引发的议论与思考。很是发了不少。笔在阅读之后,也多有感触,多有感慨。其中,最引起我兴趣的,是成克杰的“党籍”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恭林 《中国保安》2014,(24):23-27
天有不测风云,事事难测。正当我梦想着要在保安战线干到六十岁退休的时候,保安公司必须“脱钩改制”的规定打破了我的后半生规划。我不得不做出无奈的选择。在即将离开14年与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同行时,我无时无刻不在回忆使我永不忘却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方或单位“怎样花钱”是个大事。大至国家,小到两三个人组合的单位,都由“头”握着花钱的“一支笔”。一个乱花钱的“一把手”,毁掉一个单位的事不少。“一把手”的权力有多大?他的那支“笔”有多“神”?下面有则报道可让人大开眼界。我国某市长到英国访问,结束时他热  相似文献   

9.
韩兢 《现代领导》2009,(6):37-37
(一) 2008年1月,拙作《隐形将军》展现了先严韩练成将军“高谋一着潜渊府.澹泊半生掩吴钩”的传奇一生,也记叙了我历经20多年的遥遥心路。  相似文献   

10.
范蠡与肥城     
杜尊春  邓凡玉 《春秋》2011,(2):52-54
范蠡,字少们,春秋后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商业鼻祖。他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后半生浮海出齐、耕于辫畔,为避为官之扰来到今肥城陶山一带,自渭“陶朱公”。最终“卒于陶”,并葬于陶山。  相似文献   

11.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16):5-5
“棒”和“捧”,在汉字中两字只差一笔呀!从历史上看,往往是多一笔则生,少一笔则死啊!一个民族被“棒杀”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一个民族被“捧杀”的历史事实则是不绝于史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近日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盛世必须有忧惠意识,对付“捧杀”要自明自强,不迷、不醉,始终清醒是难得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2.
我的书柜里,有一本厚约一公分的“书”,那是上海海关办公室1985年编写的《报关手册》,土黄色封面,书名是办公室杜主任以软笔书写后送印刷厂的字迹。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海关业务量突飞猛进,面对时代的紧迫脚步……上海海关办公室编印了这本非正式出版物以应“救急之需”。  相似文献   

13.
上了年岁的人,有的喜欢回味过去的苦是什么滋味,乐是什么状貌,有的为过去做错过什么而痛悔,为忽略了什么而懊丧。而史育才则常常检点自己,过去曾有什么事情该做没做,曾允诺过什么而未履行。 史育才是北京市公安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今年67岁。他给自己几十年工作的总结是“10年片警,10年所长,10科长,10院长”。 总结过于简单了。悠悠半生,终身为警,需要多少绵绵劳作填充是可想而知的,我这乏力的笔  相似文献   

14.
张二娃上岗     
张二娃上岗何周燕张二娃初中毕业,升学无望。父母念其一根独苗苗,拿出半生积蓄把他送进A市“蓝盾保安学校”。三个月学习期满,二娃以优异成绩赢得领导赏识,被安排去条件较好的市织绸厂执勤。上岗这天,班长带上全副武装的张二娃来到厂大门前说:“你上门岗,我去厂里...  相似文献   

15.
那天,躺在床上,随意翻阅一张报纸,忽然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下面解释说,是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中的一件获奖作品。默读这句话,我沉思良久,第一次,我被这样一句话深深感动。父亲,那个白发已染双鬓的父亲,那个身躯不再伟岸的父亲,那个开始变得唠叨的父亲,一下子闯进我的脑海。真是岁月如流啊,不知不觉间,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多个年头,而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也在悄无声息地慢慢变老了。少年时代,对父亲是一种崇拜和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感情似乎逐渐疏远,特别是我…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提起笔,我上班了,高兴(得)泪流满面,我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从事青少年成长教育和青少年发展咨询的工作人员,我时常用自己既曲折又顺利的经历开解对人生前途迷惘、困惑的年轻人。确实,许多人在青春年少,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具有许多理想与愿望,但随着人生的不断实践,发现常常不如人意。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化解困惑心情呢?我也曾经有这种困惑、苦恼,如今回首往事,用“一句话、四阶段”概况自己的前半生。“一句话”是戏称自己的人生“节节败退、决不后悔”。“四阶段”是4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每个阶段经历将近8年。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刚大学毕业到共青团院校从事青少…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17日,是我们的父亲章伯钧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三十年,对历史来说,是一瞬;对个人来说,近乎半生。无论是“史的一瞬”,还是“人的半生”,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而这事物的变迁和时空的距离,为现在的人们回顾往昔,提供了更为清醒、平静与客观的外部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重新获得确认。政治界、思想界和学术界开始能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里,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1982年11月15日,由全国政协、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共同安排,将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在大山里、在茫茫雨林里生活了一辈子从没离开过家的女人,一个前半生以刀耕火种、渔猎采集为生,同时以“尼帕”身份为族人治病,而后半生则以国营橡胶农场职工家属身份、靠丈夫工资为生的女人,她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她的人生也是尼人经历过的那两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桌子 假寐     
罗西 《人民公安》2010,(17):58-58
要么就像高更索性不画桌子。要么就像凡高极其仔细的画桌子。 凡高一笔一笔“刷”出了他的桌子,我是这么认为的——包括玻璃杯.尤其里面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