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而中国农民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直偏离了农民的需要和农民的发展。它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更为深刻的人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较为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坤 《理论学刊》2003,25(4):11-14
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关注于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创造和保持人的持久、强劲的发展能力 ,赋予了小康社会一种超越以往社会发展观的全新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价值评判标准。而全面建设小康作为“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以及其确立的四种文明样式的具体内容 ,又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提供了现实环境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规律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5,1(4):35-37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价值取向的发展与变化,无论是今天的中国还是中国的过去都曾出现过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的抑制甚至替代现象,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全面、不协调的倾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提和要求,更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姜明 《实践》2010,(6):15-17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公民的生存权和社会的稳定。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自1996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提出把“环境纳入国家安全”开始,  相似文献   

5.
赵东 《理论研究》2015,(3):77-80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延续,其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生态环境、人口发展、消费模式、工业企业、人际伦理等发展的制约,而这并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技术层面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责任。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构架的伦理基础,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在缺失与认识误区进行修正、丰富与深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观也为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新夏 《新视野》2002,(3):61-63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即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对可持续发展实质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效果。一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问题,在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中多有涉及。从讨论的情况看,在此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人的发展还是定位于自然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问题缘起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必将把人类发展带入困境而难以自救.唯一的出路就是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界的固有价值,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精神生产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精神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秦廷国 《学习论坛》2007,23(12):20-2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把以人为本的"人"理解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作为一个价值命题,人类中心主义既是必需的,又是必然的。以人为本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视域不同,但在根本价值意义和取向上,二者又是相通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于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主体自觉地满足其需要和利益的动机和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深层价值根源。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求实》2014,(11)
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统治,是现代社会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威胁到人类文明存续的社会历史根源。只有超越资本逻辑,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的科学发展,才能打破资本逻辑发展模式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阻滞,并克服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风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决策伦理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共行政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对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公共行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决策伦理价值取向,是一个必须给予明确回答的问题。对于推行社会主义这一目前人类最先进社会制度之中的中国公共行政所应坚持的决策伦理价值取向,应该吸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公共行政决策伦理价值取向的所有精华部分,将秩序作为基本决策伦理价值取向,效率作为核心决策伦理价值取向,公正作为终极决策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发展理论蕴涵的价值评判在于发展就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理论立足于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强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健康生存、人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种族的持续繁衍为目标.基于可持续发展解读共同富裕的深层意蕴,人们对物质财富公平占有和享受的量是有边界的,公共的占有和享受将越来越成为发展的重点和趋势,面向未来发展的价值目标取向将越来越鲜明.立足可持续发展解读共同富裕的深层意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发展的正确指导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为前提和基础,同时人自身的发展要讲究发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自觉、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公正思想是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工业和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超过自然本身的吸收能力、补偿能力、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使人类不得不思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进而挖掘当代人类社会经济走向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层根源,探求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方式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国内外已引起了广泛地关注。我们认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技术方面的策略,还要阐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底蕴。本文试从哲学角度来揭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涵。“‘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人,“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类中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价值观 人类的生存问题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然而,直到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问题才真正作为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而深切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诸多威胁人的生存的问题日益凸现,对人类生存的关照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提出来。人是理性的存在者,同时又是自然的存在者,“他的理性对感性就总有一种不能推卸的使命,那就是要顾虑感性方面的利益”。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正是对现代化的反思中理性的人类对感性的眷顾,它的理性的头脑运用感性的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对改革之初确立的社会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它综合了当代世界进步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具有"面向世界"的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