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找准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炳良 《群众》2009,(1):55-56
根据现代化进程规律.我国目前正处在公共危机的多发期。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加上近年来受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日渐恶化,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公共危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为避免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政府应该认清自己的职能.明确定位,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宇 《中国减灾》2013,(9):26-29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领域多元化。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的转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日益增多。第二,突发公共事件频次高,规模大,危害程度严重化。第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影响扩大化。第四,突发公共事件扩张性增强,波及范围国际化。第五,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兴领域面临新挑战,处置思路、措施需要专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数据采集、加工、使用、储存等诸多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可能导致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受损。因此,要尽快出台公共大数据信息安全法规,以公共福利、合理使用、信息安全、过错推定为基本原则,确保相关立法能够保护各方权益。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安全既涉及到法律层面问题,又涉及到社会治理层面问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应充分结合我国网络信息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依赖程度,逐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推进网络空间的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公共场所和公共复杂场所?公共场所,是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私人住所等而言的,它是指向社会开放的,供社会成员自由往来并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电影院、游乐场等。公共复杂场所,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为了便于治安管理,确定公共场所管理的重点而提出的概念,是指公共场所中那些人员特别集中、流动频繁,情况复杂,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场所。二、目前公安机关将公共复杂场所分为哪几类?目前,公安机关将公共复杂场所分为公共娱乐场所、公共交通场所、游览场所和商贸场所四类,按照各…  相似文献   

6.
李宇 《中国减灾》2013,(17):26-29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领域多元化。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的转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日益增多。第二,突发公共事件频次高,规模大,危害程度严重化。第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影响扩大化。第四,突发公共事件扩张性增强,波及范围国际化。第五,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兴领域面临新挑战,处  相似文献   

7.
熊成 《电子政务》2011,(4):80-84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建设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然而,电子政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安全问题,甚至已成为人们所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况;其次,探究了高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防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谈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此时回顾刚刚过去的1999年,会发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事之秋。其中,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也是这一年里相继被人提起的重要话题之一。在这一年,相继发生了多起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那么,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我国的信息安全、防止泄漏国家秘密事件的发生?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同志。话题之一:科索沃战争的启示。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对南联盟进行了军事空袭…  相似文献   

9.
唐钧  刘瞳 《中国减灾》2013,(3):52-54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压力陡增,这对我国应急后勤装备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当前急需解决车载应急后勤装备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及对我国社会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金 《求索》2011,(11):100-10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于政治国家放松对市场的管制,给市场更大的自主空间。公共领域为公众与国家权力机关就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平等协商提供了平台,为公众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公共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重要渠道。在目前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精神内涵与功用对规范制约我国权力机关的权力运行,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与民主意识,推动我国公共领域的成熟与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年,我国突发的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非典"、西藏"3·14"事件、汶川大地震、新疆"7·5"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各种难辨真伪的消息相伴而来并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探索其治理路径,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的舆情危机治理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在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影响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对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随着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井喷式爆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早在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主持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2006年1月8日,我国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相似文献   

13.
白维军 《长白学刊》2009,(2):105-108
我国正处在一个风险制造和风险不断增加的社会转型期。风险是与危机相关联的,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危机的社会层面是公共危机,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云南省“孟连事件”暴露出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中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存在着的问题,这极易导致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表征的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更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经意间,我们已经从现实社会步入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与网络管理有关的法律却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网络管理法律的严重滞后,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直接导致了网络生活中网络信息泄露、网络谣言、垃圾短信、网络信息诈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不断曝光,演化成社会热议的公共事件,进而激发了社会各界不断高涨的立法呼声。  相似文献   

15.
谢晏均 《重庆行政》2010,12(1):63-70
一、绪论伴随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棘手的区域公共问题,如区域间发展差距的拉大、产业的过度竞争、地区保护的盛行等。区域公共问题的滋生,必然需要区域公共治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产业分工等都不再囿于单纯行政区概念,而是在更大范围内谋划、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元性社会向多元性社会的演变,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置换。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土壤;公共领域的壮大、公民社会的兴起、价值体系的重构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契机;从利益整合、政治整合、价值整合的三个层面进行的社会整合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被视为“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因素,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信息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安全最突出的问题,倍受我国研究领域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因素。第二,新综合安全观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社会形态的信息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趋势将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安全环境的基本性质与基本形态。第三,信息安全问题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战略、安全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内容研究和发展方向上,凸显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第四,信息安全成为安全利益的新内容,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得国家安全与整个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和调整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政  李力  韦旭 《当代广西》2006,(21):34-35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建立健全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去年底我国已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今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全国性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究竟如何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哈尔滨停水事件对我们进行这一机制建设有何启示?我们特采访了广西财经学院马世俊教授。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能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其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精准预测公共需求,助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但人工智能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对现有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产生了冲击,对信息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引发社会问题。因此,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结合是社会治理系统优化的一项庞大工程,需要科学的系统框架,这一框架主要由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有利AI健康发展的环境、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架构、科学合理的AI技术架构、广泛应用的AI社会治理平台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杨瑾 《湖北社会科学》2007,(10):115-119
16世纪,奥斯曼处于扩张的颠峰期,频繁的胜利将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帝国,成为苏丹建立包括穷人在内的福利体系的基础,以大型公共厨房作为济贫模式,在促进奥斯曼化、建立等级社会过程起了巨大作用。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奥斯曼救济观念的丰富与完善,以及对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贫困问题认识的提高,把公共厨房纳入政治、军事和宗教统治体制中,对当今中东社会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