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中国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而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已经无法通过集体主义对农民和农业进行管理,重塑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建立平衡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合理机制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散化和非组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而言,最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具体而真实地代表农民的实际利益,能够把分散的农民、农户组织起来与政府处于一个比较对等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风险.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形成农业利益集团,从而创设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政治前提、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问题历来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它仍然是根本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必须维护农民利益 ,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 ,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 ,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因此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农民利益问题 ,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一、保护农民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全国十二亿人口 ,九亿是农民。从我国人口的这种构成可以看出 ,保护农民利益对于国家稳定发展举足轻重 ,调动农民积极性与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昊文  牛磊 《传承》2008,(2):46-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使得当前我国农民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而无法实现有效维护的困境更加凸现。当前我国的土地产权和使用制度、二元户籍制度、就业和福利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者停留于文本阶段是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因素。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民缺乏自身利益诉求表达的有效渠道。如果利益表达渠道制度不能够建立,其他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有效整合我国当前分散的农民力量,实现各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从而为巩固政策的良性互动和制定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和有效的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中政府保障农民权益的困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使得当前我国农民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而无法实现有效维护的困境更加凸现.当前我国的土地产权和使用制度、二元户籍制度、就业和福利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者停留于文本阶段是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因素.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民缺乏自身利益诉求表达的有效渠道.如果利益表达渠道制度不能够建立.其他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有效整合我国当前分散的农民力量,实现各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从而为巩固政策的良性互动和制定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和有效的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6.
征地制度设计的缺陷既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造成失地农民潜在的生存风险,又使他们的利益诉求无法在该制度框架内实现而造成潜在的群体性事件风险,从而形成了农民失地中的过程风险与结果风险.要在治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修补征地制度设计的缺陷,从源头上消除农民失地风险.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由于农村权力和利益的分化,农民处于分散状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反映农民的诉求,维护农民的利益,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和创新农村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5,(10):48-49
首先,以分散管理为主的风险处理系统脆弱。在面对风险时,负责社会风险处理的整个国家行政机构48中国减灾.2。。5年第1。期之间分割严重、配合生疏,部门利益保护倾向严重,很难达到风险处理所需要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程度。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法律体系。其次,我国民间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农民利益流失的成因、消极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利益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利益流失比较严重,已成为改革与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文章认为,消除农民利益流失的关键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作为地租的一种转化形式,历来是国家和农民之间的连接点。党和政府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本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十分注重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从稳定30年土地承包政策不变到支农减税,再到  相似文献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破解土地制约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与该项政策利益关系最密切的农民理应有表达自己意见、保障自身利益的权利,然而现行的“挂钩”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地方政府的利益,而农民的利益却被边缘化.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以政府带头、市场推动、农民决策、阳光操作为基本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充分真实参与的“挂钩”政策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延礼 《中国减灾》2005,(12):49-49
解决“三农”问题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关键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也作为一种市场化风险转移和应对的机制,保险可以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缺位,利益表达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客体角色错位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使我国农民利益表达非理性行为大量产生.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的自身团结.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引导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利益群体 ,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保护农民的利益 ,就是保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从农业、农民利益、国家宏观调控、农村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建立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 ,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农业现代化 ,与全国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对实现社会良好治理至关重要。但以往矿权改革重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忽视矿区农村和农民,造成矿区农民负担加重和乡村治理危机加剧。本文从矿区农村和农民利益出发,系统研究矿权与乡村治理的相关性,找到合适的产权制度和乡村治理方式,提高对政治社会风险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6.
维护国家利益既是专利立法的重要目标,也是专利法的必然选择。但现行《专利法》中国家利益条款设置存在语言表达歧义、概念界定不清、用词重复冗余及语词指向不明等缺陷。《专利法》对国家利益认识不清及专利立法规范化意识缺失是造成国家利益界定失范的主要原因。《专利法》中国家利益的规范界定可从立法及司法两个维度展开:在专利立法时,可采用国家政治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及国家经济利益等术语取代现行分散的不规范的表述;在专利司法时,可通过司法裁判文书或司法解释等形式对"国家安全或者国家重大利益""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物质"及"国家秘密"等相对模糊的内容作更为明确的界定,以限定国家利益的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17.
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根本障碍是利益失衡,给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利益协调推进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着眼于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利益冲突,通过利益表达、利益分享、风险防范、利益调控等机制创新,采取区域实现、分类实现、特殊实现三条路径实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8.
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根本障碍是利益失衡,给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利益协调推进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着眼于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利益冲突,通过利益表达、利益分享、风险防范、利益调控等机制创新,采取区域实现、分类实现、特殊实现三条路径实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9.
白维军 《长白学刊》2009,(2):105-108
我国正处在一个风险制造和风险不断增加的社会转型期。风险是与危机相关联的,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危机的社会层面是公共危机,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云南省“孟连事件”暴露出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中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存在着的问题,这极易导致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表征的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更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农民主要是在利益驱动下参与政治,但这种利益主要是农民掩藏在"义务动机"之下的不太敢于承认、不太明确的利益.国家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供给拓宽了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民主选举之外的其他制度性正式参与方式几乎都成了摆设.要对农民进行利益维护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并正确看待非制度性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