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论的本意是辩难论说,是就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展开争论.在中国,辩论的历史十分悠久,起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了魏晋,玄学家开始讲究辩论的风度,常常是辩者幅巾奋袖,谈辞如云:听者或捧手叹息,或抚掌大笑,或一坐欢然.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热点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否适应、农地农宅入市是否可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去向何处。争论的形成,客观上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这双重属性,主观上则是由于不同学者所使用的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存在差异。究其实质,这些争论折射出了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上公平与效率两大价值取向的博弈。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探索均衡的实践路径,立足实际、稳妥推进、试点先行,不断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郭一娜 《党政论坛》2010,(22):45-45
虽然钓鱼岛风波还未完全平静,但民主党内部的争论,已经从“外交上是否败北”转移到为什么会弄到这个地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非公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因如此,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但就非公企业是否有必要开展民主管理以及是否应该以职代会作为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等问题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论上的争论。认真分析和反思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论上的争论,对于促进和完善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有作家在某研讨会上说:“我认为我们不能停止思考,也不能停止争论.”对此,笔者非常赞同.所谓“争论”,就是批评,亦即不同思想观点之争鸣.争论或批评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不同营垒之间的争论或批评,也包括同一营垒之间的争论或批评.  相似文献   

6.
冯国 《瞭望》2007,(Z1)
与作家的纸上发掘或许有所不同,考古学家的纸上发掘可能更具学术价值50年前发掘的明定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主动发掘的惟一一座帝陵。其始作俑者,是一批著名历史学家。随后,有关帝陵发掘是否妥当的争论,便以各种形式或隐或显地呈现出来,让普通老百姓的茶余饭后平添了某种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7.
关于莫尔的争论集中在对《乌托邦》的不同评价上。这是因为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已成为谴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的最有说服力的著作。对《乌托邦》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托马斯·莫尔一生所进行的社会政治活动的评价,也影响到对他留下的文学遗产以及他在社会思想史上所起作用的一系列评价。  相似文献   

8.
"塔克-伍德命题"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剥削劳动是否不正义"的争论,揭开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序幕。在这场争论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以"现实唯物主义"为标准认为马克思反对"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以政治哲学的最高价值为标准认为马克思赞同"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赞同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实质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二分,是抛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造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割裂。解蔽"马克思正义悖论",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需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自身逻辑,在内容、方法和本质上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空想成分”的争论,在历史上是由伯恩施坦首先挑起的,在这以后从未停止过;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去寻找“空想成分”,或抓住前人的某些理论构想与后人实践结果之间的差异,把实践中的失误轻率地归咎于创始人的“空想”原罪。  相似文献   

10.
环保非政府组织在怒江建坝案中通过"针灸法"--游说关键部门使怒江建坝计划暂缓.目前,环保非政府组织在一些工程项目上可以对政府的环境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事实上,在怒江建坝案后环保非政府组织影响力的增强为政府调整和创新其环境政策决策与监督机制创造了一个良好契机.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环境政策的决策过程可以仿照联合国赋予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做法,对那些具有相当资质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准许它们制度化地参加到国家环保部门、政府决策机构的决策过程中,享有从旁听、提问到发言不等的资格.  相似文献   

11.
以苏联的解体和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为背景,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命题。第一个根据,就是认为意识形态的争论已经随着西方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结束。那么,意识形态斗争果真已经结束了吗?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分析,答案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本质是一定阶级政治、经济的反映,是一定阶级、国家、政治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和共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只要还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近期经济学界围绕我国是否发生通货紧缩展开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不同。同意我国已出现通货紧缩的学者认为,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判断是否发生通货紧缩,除了看价格总水平是否下降之外,关键要看货币供应量是否下降,是否伴随着经济衰退。本文作者支持第一种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第二种观点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是否有能力推行全民社会保障的问题上,从上到下正在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本质,是中国到底应不应该实行保护所有公民权益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迎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决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这句话或可诠释现今中国"房地产泡沫"之争。 虽然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这场争论至今难决胜负,虽然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头热"最终会把国民经济引向何处仍难以辨清,但邻国的遭遇已历历在目。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使其身陷"失望的十年"而不能自拔,韩国政府为走出"泡沫"阴影不惜谋划迁都之举。这些国家的城市在泡沫破灭之前,无不遍尝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而持续攀高的房价如影相随,横空鼓出一个巨大的"泡沫",成为梦想的"终结者"。 他山之石会给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产生何种影响?东亚超级城市的悲喜剧是否已能让我们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两派观点交锋仍在相持。 位处这场激战漩涡之中的,正是上海这个中国经济"航空母舰"级的城市。论战几起几伏。上海市官员表示: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应对挑战。就在这时,消息传来:11月15日,上海房市均价首破每平方米万元大关。 种种迹象暗示,泡沫之争或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其胜负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1月初,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对是否弹劾帕尼奇总理发生歧见,而南联盟最高决策机构——国家政策协调委员会在激烈争论9小时后未能就任何问题取得一致。这两件事标志着以南联盟总统乔西奇和总理帕尼奇为代表的南联盟领导人同以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为代表的塞尔维亚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已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怒江13级水电开发方案利与弊的大争论似乎告了一段落,但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水电开发的步履不会迟缓,这样的话题也不会消失:水电究竟是不是清洁能源?水电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是不是存在矛盾?在一些兼具生态和水电开发价值的河流,应当如何抉择?  相似文献   

17.
宋天和  张军 《理论探讨》2004,2(6):25-27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争论的弊端,提出了"不争论"思想.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争论与不争论的界限,抓住时机、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涛 《瞭望》2005,(51)
人们在经济研讨辩论中,体会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复杂与成熟。 中国经济是否在滑向通缩? 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宏 观经济的冷热之争就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此前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 经济是否过热上,那么进入2005 年,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冷则成为 新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2)
本文试图阐明在传统社会基层治理模式的研究中一直贯穿着问题意识的变化。早期主要存在两种问题意识,一种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功能论者,另一种是以萧公权为代表的西方汉学流派。前者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社会结构是如何维持的,后者的主要问题则是中国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到了20世纪90年代争论的焦点则纠结于皇权是否下县?伴随着"是否下县"问题的不断争论,随即引发出了一个国家政权建设问题即国家是何时开始治理基层的?学界基本上认为开始于清末,但是本文认为在清初就存在内生性的基层建设,清初也要成为一个在传统社会基层治理问题中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自然辩证法,成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争论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马克思主义内部,而且关涉到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同时关涉到如何看待哲学性质问题,具体说就是自然观、世界观等是否应该和能够成为哲学的正当论题的问题。站在这一高度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是没有充分论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