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各地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城市建设的一大瓶颈.荥经县绕城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实践给我们不少启示:要阳光拆迁,全过程公正透明让群众放心;要科学拆迁,讲究方法将拆迁工作做实做细;要文明拆迁,以情感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要和谐拆迁,合理标准保证拆迁征地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奎屯市的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依据城市历史、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准确定位,找到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有效途径来实现,包括:深化对城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育具有高素质的市民,增强市民的整体文化意识;运用规划手段,整体设计城市文化形象;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阮怒涛 《世纪桥》2008,(5):151-151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城市所必需的文化设施之一,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应是纵向、横向联合之路,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成效显著。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建设工作中媳短期行为和浮躁之风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城市规模扩张必须以产业支撑为前提,不能搞空壳城市;城市公建主要应由政府出资,不能滥用市场化手段;针对过度拆迁现象,应采用分类方法作可行性分析;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是有办法的;针对道路拥堵情况,路权分配应采取“三优先”原则;居民区搬迁改造应多些人文关怀,不能一拆了之;城市建设不能见物不见人,忽视人文精神的提升;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施灏 《学习月刊》2010,(6):132-133
湖北省委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目标的提出,以及省委支持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宜昌建设生态城市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层次低;三是城市规划与环评建设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周干峙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头等大事应当是:用科学规划建设节约型城市。因为,现在我国城市建设存在很大浪费.花了不少冤枉钱。比如,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建房;开发区、大学城大量占地;到处建商务区;大小城市都修很多大马路,不少县城都修了80米宽的马路。  相似文献   

7.
昔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蜀道通,通江达四海!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的苍溪县把握住我省“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机遇,开拓奋进,已成为“加快把广元建成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党代会提出把西宁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发展战略。宜居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属性,建设宜居城市是对建设生活、幸福之城的最好回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破解西宁建设宜居城市的难题,需要准确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以城市产业转型为先导,夯实宜居城市的基础;以城市生态修复为核心,塑造宜居城市的形象:以城市道路功能完善为根本,提高宜居城市的品质;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宜居城市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开发中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这些工作重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这些工作的开展会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心城市的发展会使这些重点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城市是交通、通讯的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沟通,会更好地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离开了城市也就失去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和落脚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行退耕还林(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魅力     
刘志 《前线》2012,(9):52-52
什么样的城市有魅力?那些层出不穷的“被建设”的城市自然不会有。所谓“被建设”,是不该这样来建设,可以不这样建设,却非要这样建设不可。“被建设”的具体表现:城市建设追求奢侈豪华,路灯需从欧洲进口,连厕所都要讲星级;大搞所谓地标性建筑,追求宏伟壮观、形象高大,并以“第一”、“最高”沾沾自喜;动辄以“古典”、“欧派”、“现代派”等风格自居,却把自己传统的样式、特色抛弃。  相似文献   

11.
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依赖造成的经济发展“不生态”、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保护“不生态”和城市建设“不生态”等“不生态”现状,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其由“不生态”到“生态”的彻底转变,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发展生态化;整治生态环境,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化;协调地上地下矛盾,推进城市建设生态化;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观念转变生态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统筹调节城市建设与交通供需关系;二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稳健地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三严格控制小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频率;四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道路、车辆等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五鼓励居民多骑自行车出行或步行;六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政策,降低交通高峰期的峰值。  相似文献   

13.
依照城市建设驱动力的来源看,城市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由社会公众需求驱动的‘建设城市”模式,其动力主要源于社会公众对城市扩建的需求,由社会公众影响政府去开发和建设城市;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部门需求驱动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动力主要源于政府部门依靠城市扩建来解决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需求,由政府主动提出并倡导社会公众去开发和建设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类型主要是后一种,是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应通过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培养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市民凝聚力;展现成都文化生活魅力,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等措施凝聚人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打造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创建文明城市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对此进行论证,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重在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服务人民,完善各种社会服务体系;创新机制,强势推进创建活动五方面的创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6月15日,在城市发展与环保中德高层论坛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致辞时说,重庆是一座山城,被艺术家称为“一座站立着的城市”;她又是一座建在中国黄金水道长江边上的城市;一座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一座有57所高校,65万大学在校生,500万中小学生的尊师重教的城市;还是中国在地域广袤的中西部的直辖市。这样一个江城,山城,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城市,正处于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就更显重要。重庆人正在为自己的城市提出新的目标,比如要建成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畅通城市,要建成节能城市、智能城市、森林城市,还要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建成诚信之城。德国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这对重庆建成一座21世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尾新城建设是福州中心城区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福州城区扩展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规模,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位度城市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马尾新城建设,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以创新为主线,打造千亿创新谷,引领福州大都市区产业发展;强化旅游要素配置,深度开发船政文化;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创新引才引智政策机制;加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力度,激活马尾新城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本身的制度设计,还要依托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良性发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业的配套支持。在重构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必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市品化”的导向,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完善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严格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整合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在促进城市医疗保障发展方面,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应该立法先行;继续扩大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制度覆盖面,加强社会救济体系建设,以促进城市医疗救助事业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推动城市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十二五”期间的三大目标之一。本文从沈阳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l临的问题。提出从提升城市能级,做大经济体量;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强化软实力建设,创建宜居城市和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四个方面人手,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娜 《新视野》2002,(2):57-59
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满足群众的社会需要,成为近些年来社会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城市社区发展的逐渐深入,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如社区建设与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问题;社区的行政化倾向问题;社区公民参与与社区自治问题;社区的发展与社会自组织能力的增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区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不容忽视。一、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动力问题社区建设是指强化社区要素、发展社区组织、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