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中论治眩晕散见于临证各篇,其病因各异,病机复杂,有阴阳虚实之分、寒热水湿痰阻之别,实证多由水湿痰饮为患,虚证多以脾肾阳虚、精血亏虚为因;其治则因证因人各异,重视虚实夹杂的辨治及其预后判断。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与眩晕相关条文的复习和归纳,探析张仲景对眩晕的辨治规律,有利于临床对眩晕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治疗痹证为《伤寒杂病论》较有特色的内容,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治疗方法均有详细论述,其治疗特色主要为善用汗法、温法,善用麻黄、附子,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3.
杂病一般都比较缠绵难愈,有时呈急性发作。在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反应日趋严重和普遍的今天,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杂病已愈来愈显出优越性。为了进一步发扬这一优势,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如何深入地研究杂病辨证论治,已成为当前一项很重要课题。为此,现就杂病的临证要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首创的肾气丸,实为治疗杂病开辟了新途径,奠定了治本之法。现就《金匮要略》中以肾气丸为代表的温肾法,作一讨论.温肾的要旨张仲景在脏腑经络篇阐述杂病的病因病机时,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特别强调脏腑亏虚在杂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所以,对于杂病的治疗首应辨明具体脏腑之虚,以便循其虚而补之。然在脏腑之中,肾为封藏之本,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赤小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不同配伍及主治病证,结合历代对赤小豆的认识,认为其在保护胃气、清利湿热、消痈解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重视.同时,通过分析仲景对赤小豆的不同应用,还有助于了解其方药的配伍思路.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方论》是医圣张促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本书的问世可以说是中医急症治疗的一大进步,也代表了当时的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后世治疗杂病的方书之祖。千百年来,不仅一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然而,《金匮要略》文词古奥,言简意深,加之某些条文比较零乱,甚或有错简遗脱之处,以致难以领其要旨。因此,如何正确领会这部经典著作有关杂病病因证治基本规律,不仅是提高杂病治疗效果的当务之急,而且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研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医内科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脏腑经络和四诊八纲等中医基本理论,创立了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内伤杂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贡献。笔者认为,《金匮》一书中,仲景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仲景方煎服法探析高明明(医史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药煎服法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其不但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而且煎药、眼药方法上也别具特色,不少内容至今仍有临床参考价值,现将《伤寒论》、《...  相似文献   

10.
周宜轩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注重临床思维的创新,临床诊治中善于总结;强调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治疗疾病的综合性、预防疾病的主动性及收集四诊信息的灵活性;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舌脉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治疗、预防、养生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内经>、<伤寒论>及温病学说角度论述郁与外感病的密切关系,并以脏躁、梅核气、眩晕、噎膈、心腹痛、腰痛为例论述郁与内伤杂病的密切关系,从而论证了"诸病兼从郁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不论在热病还是在杂病方面均有丰富的辨治经验。在他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即附有疟、痢、疸、痹、便血、咳嗽、疝、瘕等证的理法方药。在其临床诊籍《吴鞠通医案》中,更能充分地反映他治疗内、妇、儿各科杂病的技艺。本文就吴氏治痢理法方面,结合后世的临床,试述于后,抑或俾益于吴氏学术经验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而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解肌和营、温经通阳、助阳化气之功效.<伤寒杂病论>中共有方剂317首(<伤寒论>112首,<金匮要略>205首),其中用桂枝者近70余首方剂.纵观<伤寒杂病论>桂枝所主之证,如营卫不和、心阳不振、经脉痹阻、水饮潴留、瘀血内停及中阳不足、肾阳不足,其治法或调和营卫、或补益心阳、或通经宣痹、或活血化瘀、或化气利水、或补中治虚等,但究其作用机制,均是以其辛温宣通为基础,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作用特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钱乙在辨证中特别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小儿杂病多与脾胃有关。治疗小儿脾胃病时注意攻不伤正、温不助热、寒不伤中,并注重分时论治。用药泻脾不伤胃、补脾不壅滞、生胃津不碍脾运。  相似文献   

15.
历代不少著名医家著书立论或临证施治,大都涉及七情。认为“于病之最深者,莫如七情。”本文着重就七情致病的广泛性及证治特点作一初探,不妥之处祈望同道指正。 一、七情所伤是引起内伤杂病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陈宝田认为紧张型头痛是症状学诊断,等同于中医风湿头痛。紧张型头痛的病机为湿、风、瘀、虚、郁五者杂至,合而为病。临床上应从肝论治,以除湿、祛风、活血为主,兼以补虚、安神。  相似文献   

17.
内伤杂证从脾论治验案三则王文昭许卯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33000)关键词:内伤杂证;脾;辨证论治内伤杂证,病情错综复杂,病机难执一说,治上则碍下,治下则又损上,若从中而治之,调理脾胃,兼顾他脏,每获良效,兹举验案三则如下。1慢性肾炎、肾功...  相似文献   

18.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有病,往往又可影响到其它脏腑。因此,认真研究脾胃病的证治,是十分必要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有关治疗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从古到今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很值得学习、效法。笔者不揣浅陋,将学习原著体会例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其真实性受到诸多学者的怀疑。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比较,桂林古本中的条文约3/5雷同,约1/5不同,另外1/5则为独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对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补充和发挥,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运用甘遂的方剂的配伍特点、剂量异同与煎服方法,深入剖析仲景应用甘遂的规律,以期为甘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