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浅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临床治疗中的进展,从中医针灸学与康复医学理论结合、针灸疗法与康复训练方法结合角度进行阐述,并探讨了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机制,及其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激光针灸治疗疾病,如同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一样,是根据人体的经络学说,遵循辨证施治的原理,通过激光光束对人体的一定穴位进行照射,达到治病健体的效果。近年来,笔者应用弱激光光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婴幼儿单纯性腹泻55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时机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重要因素.影响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时间因素包括早期择时针刺、不同时辰针刺和留针时间3个方面,今后应对这些时间因素进行优选,以提高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而益气活血法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治则受到普遍重视.随着益气活血法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深入,对其作用机理也相应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6.
改善卒中后平衡能力是脑卒中恢复过程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康复领域新理念,即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探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刺康复综合治疗方案。通过纠正感觉输入与强化正确运动模式等自下而上的外周干预手段及激活相应脑区功能的自上而下的中枢干预手段整体促进卒中后平衡障碍,以提高临床疗效,加速患者康复,为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风、火、痰、虚、瘀"是该病的致病因素,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该病起病急,证候复杂多变,传统的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丛五针对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患,采用项丛五针治疗为主。结果:真性延髓麻痹与假性延髓麻痹的有效率为90.9%(10/11)和93.3%。结论:项丛五针可以作为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利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利咽针刺法.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卒中康复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康复模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0例)和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50例),卒中治疗组采用卒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康复模式是疗效很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灸疗法对于前列腺肥大症并非任何情况下都有效。根据笔者的经验,针灸治疗有效者主要是第一期(刺激症状期)和大部分的第二期(残尿发生期)的早期患者;至于残尿量超过30ml以上者,或已发生尿闭者,就不能单纯用针灸疗法来处理了。在发生尿闭而针灸无效的情况下,就必须用导尿法来解除患者痛苦。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几乎没有到针灸科来治疗的,所以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穴位注射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中极和膀胱俞以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同时接受针对脑卒中的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针刺中极和膀胱俞,其他疗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1个疗程后进行尿失禁主要症状评分,尿失禁程度评估和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评分. 结果 治疗组尿失禁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延长夜尿间隔时间、增强患者排尿急迫感、减少夜尿次数和诱因诱发排尿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俞募配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发病后约2/3的患者留有偏瘫,其康复过程中较长,传统针灸和推拿被认为是中风康复有效手段[1].我们采用中风康复治疗仪治疗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8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住院病区内的4个医疗小组,将第1、2小组中收住的脑卒中病人分为治疗组,第3、4小组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84岁,平均61.5岁.脑出血9例,其中基底节区6例(左4右2),丘脑出血2例(左2),颞叶1例(右);脑梗死31例,其中基底节区15例(左6右9),内囊10例(左3右7),丘脑2例(左1右1),颞顶叶3例(左1右2),腔隙性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肩胛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化肩胛骨控制训练,20min/次,2次/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肩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简易上肢功能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两组患者其功能活动较治疗前均大有改善,但两组问比较综合对照组功能活动远大于治疗组.结论:早期强化肩胛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近年来发病率为(20~40)/百万,其所致的截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伤残,常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其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而中医在这方面却有一定优势.针灸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细胞凋亡基因、Nogo蛋白、钙离子等影响因素,对于脊髓损伤恢复有肯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改善膀胱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所有被用来治疗脊髓损伤的针灸疗法中,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因此笔者拟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偏瘫性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疼痛程度、上肢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明显(P<0.05,P<0.01),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性肩关节疼痛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5 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 6例 ) ,治疗组采用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 ,对照组采用进口脑活素加辨证治疗。疗程均为 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达 80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6 1.5 4% ,两组显效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治疗组在消除眩晕、肢体麻木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  相似文献   

19.
<医碥>以<证治准绳>为参照,存在大量的直接或间接引用,一方面反映了<证治准绳>在清代岭南地区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清代医学传播和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可以甄别出何梦瑶医学思想的渊源,并呈现其创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利用BTX-A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资料来源:应用网络检索美国公共医学网1998-01/2007-05与BTX-A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botulinum toxin","spasiticity"。资料选择:搜索文献97篇,选择有关BTX-A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19篇。资料综合:BTX-A肌肉注射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下肢痉挛状态均有显著缓解,对肢体功能疗效未能明确,原因可能是研究设计及方法的局限,从而出现临床症状改善与评分上的不一致。从临床观察而言,BTX-A在痉挛肌肉注射后未出现明确的不良反应。结论:BTX对于中风后局部痉挛性肌张力亢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肌张力和增加活动范围。今后研究需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原则,并注意患者选择及治疗结果评定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