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藤黄酸纳米粒中新藤黄酸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0 mol/L磷酸(9: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容积为20 μl,柱温为25℃.结果:新藤黄酸在10~1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新藤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1.03%(n=3).平均含量为99.52%,包封率为83.8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新藤黄酸纳米粒含量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藤黄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0 m l/L磷酸(9∶1),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容积:20μl。结果:该法的专属性强,用于新藤黄酸含量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进从中药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的工艺。方法 按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湿法上样,流动相(石油醚∶乙醇=20∶1)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金黄色化合物。运用熔点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来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 金黄色化合物的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 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13C-NMR数据与文献中新藤黄酸的相应数据一致。结论 运用改进的工艺从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是可行的,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藤黄药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与十八烷基硅烷层析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 结果 从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藤黄酸、新藤黄酸、藤黄吉酸和去氧桑藤黄素. 结论 应用与已知物薄层色谱对照的方法及波谱法可鉴定所有被分离出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流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新藤黄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溶剂的浓度对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其次的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的量。结论: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为:12倍量的甲醇,提取3次,每次3 h。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藤黄药材中总藤黄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藤黄酸为对照品,在360 nm处对藤黄样品中的总藤黄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JP2〗新藤黄酸浓度在5.304~26.520 mg/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0.21%,n=9)。〖JP〗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且重现性好的藤黄酸B的制备分离方法,并对分离产物进行结构确证。〖JP〗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方式对藤黄药材进行初步提取,用中压制备色谱和高压制备色谱相结合的方式对藤黄乙醇提取物中藤黄酸B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采用正交设计对提取和分离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质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对分离得到的样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优选的分离方法较其他方法简便且高效可控,分离得到的样品通过结构鉴定,确定为藤黄酸B且纯度可达到99%以上。结论 所建立的藤黄酸B的提取分离方法具有高效、简便且重现性好的特点。同时,本研究提供了藤黄酸B相对完整的谱图信息,并确证了所分离藤黄酸B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培养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新藤黄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细胞形态变化;通过DAPI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新藤黄酸对HUVECs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新藤黄酸对HUVECs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新藤黄酸能够明显抑制HUVECs的增殖,并呈时效及量效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新藤黄酸作用HUVECs后出现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新藤黄酸对HUVE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注射用新藤黄酸温敏原位凝胶剂。方法 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注射用新藤黄酸温敏原位凝胶剂的最佳处方,并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其体外释放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最佳处方为0.2%新藤黄酸+18.26%泊洛沙姆407(F127)+7.4%泊洛沙姆188(F68)+0.5%苯甲醇,胶凝温度为35.4 ℃。新藤黄酸温敏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方程为 Y=0.983 5X+4.028, R=0.999 3, 符合零级释药。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很好地优化该制剂处方,优化后处方的体外释药稳定,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藤黄酸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检测新藤黄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fluo-3AM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对A2780细胞钙离子水平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率,采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藤黄酸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藤黄酸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对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fluo-3AM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各浓度新藤黄酸均能升高A2780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能阻滞A2780细胞于G0/G1期;Hoechst 33342染色和Annexin 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A2780细胞凋亡率呈现增高的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可以促进凋亡相关蛋白p53、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新藤黄酸具有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线粒体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对四川省松潘地产3种秦艽中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海拔高度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BEH C18 (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乙腈-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考察新藤黄酸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新藤黄酸与6种亚型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CYP3A4)对应的特异性混合探针药茶碱、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与大鼠肝微粒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6种探针底物的相对酶活性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结果 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后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酶活性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新藤黄酸的浓度增高,各种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通过抑制曲线计算得到新藤黄酸对CYP2C19、CYP2D6、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4.18、45.61、10.02 μmol/L,对CYP1A2、CYP2C9、CYP2E1的IC50值均大于100 μmol/L。 结论 新藤黄酸对CYP2C19酶活性有中等抑制作用,对CYP3A4酶活性有弱抑制作用,但对CYP1A2、CYP2C9、CYP2D6、CYP2E1酶活性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建立分离测定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 GN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分离PLGA纳米微球与游离药物,用浊度法判断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对PLGA纳米微球的吸附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LGA纳米微球中GNA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自制葡聚糖微型柱可以实现游离药物与PLGA纳米微球的分离;所测3批PLGA纳米微球的包封率平均值为82.42%。结论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法简便,结果较精准,适合于GNA-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作用。〖JP〗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GNA、阿霉素(adriamycin,ADR)及两者联用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MCF-7/ADR细胞内ADR浓度。结果 G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F-7/ADR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时,GNA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12.88 μmol/L;4 μmol/L GNA可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使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 由80.22 μmol/L降至12.54 μmol/L;GNA显著增强MCF-7/ADR细胞内ADR的积累,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低剂量GNA能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马兰药材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色谱柱:Kromasil-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柱温:30 ℃。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浓度分别在0.253~2.530 μg/ml (r=0.999 6)、0.249~2.490 μg/ml(r=0.999 3)、0.257~2.570 μg/ml(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27%(RSD=1.28%)、99.78%(RSD=1.05%)、99.92%(RSD=0.8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适合马兰药材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山楂酸、科罗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测定方法,为中药覆盆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WondaSil C18-WR(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9∶1),等度洗脱,柱温为25 ℃,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156~3.900 μg、0.102~2.55 μg、2.04~5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91.7%、93.8%,RSD分别为2.59%、3.25%、2.86%。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覆盆子药材中单一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木瓜丸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0 nm.结果:欧前胡素含量在0.036 4~0.144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1.02%,n=6).结论:HPLC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木瓜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GNA分别作用A549细胞24、48和72 h,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c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山核桃外蒲壳中4,8-二羟基-1-四氢萘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Shim-pack 18 (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33 nm,柱温为25 ℃。结果 4,8-二羟基-1-四氢萘酮在1.13~20.3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21%(n=6)。结论 所建立的HPLC准确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山核桃外蒲壳4,8-二羟基-1-四氢萘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新风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UPLC-ELSD),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33∶67);流速:0.3 ml/min;柱温:30 ℃。ELSD检测器条件:雾化器为高纯氮,漂移管温度为80 ℃,载气流速为30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0.034 8~0.209 0 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0%,RSD=0.53%。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新风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