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Notch信号转导通路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脑缺血2 h后,持续灌注7 d。采用PCR检测额顶叶皮质Nurr1、SMO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Nurr1 mRNA及其蛋白、SMO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SMO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方组与补肾生髓方组Nurr1、SMO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促进脑组织修复的作用与其下调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中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形态和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从病理组织学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蜈蚣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14 d。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B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水肿,神经细胞坏死明显,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益气活血方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显著改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的效应最显著。益气活血方组与低、中、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应与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相当(P>0.05)。结论 蜈蚣提取液通过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NGB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的效应与益气活血全方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缺血2h再灌注后24h脑组织MDA,GSH的含量,结果:电针预处理能够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DA的含量(P<0.01),同时GSH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增强自由基清除力,从而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实现对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灯盏花注射液对避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血清胞浆酶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现后血清胞浆酶含量及foa蛋白表达显增加(P<0.01);灯花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胞浆酶含量,下调fos蛋白的高表达(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犯罪 清胞浆酶及下调fos蛋白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Hes-1、Hes-5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es-1、Hes-5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和平均吸收光密度值.结果:在缺血区额顶叶皮质,再灌注1,2周时,模型组Hes-1、Hes-5表达阳性面积单位、平均吸收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再灌注1周时,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2周时,除补肾生髓方组Hes-5外,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3周时,补肾生髓方组Hes-1表达阳性面积,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及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均能通过增强缺血侧脑组织额顶叶皮质Hes-1和Hes-5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抗全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补阳还五汤预干预),模型组和药物组再分别设置2、12、24、48、72 h五个观察时间点。连续给药5 d后,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再灌注后2、12、24、48、72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 2, GluR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GluR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再灌注2 h比较,再灌注12、24、48、72 h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luR2表达减少,且在再灌注2 h后这种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 (缺血组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 (再灌注组 )和再灌注治疗组 (治疗组 ) ,治疗组每日灌胃中药 (益气活血方 ) 1次 ,连续 5d ;其余 3组每日灌胃等量 9.0 g/L氯化钠注射液 1次 ,连续 5d ,然后复制模型并测定血清TNFα及MDA含量。结果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5min时 ,各组心电图与假手术组相比 ,ST段 (J点 )抬高 (P <0 .0 1) ,T波高耸 (P <0 .0 1) ,治疗组ST段抬高显著低于缺血组及再灌注组 (P <0 .0 1) ;各组TNFα及MDA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升高 ,治疗组显著低于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 h针刺组、6 h针刺组、48 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 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 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 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 h和48 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存活者中50%~70%严重致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80%[1].虽然超早期溶栓和急性期神经细胞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于大多数脑缺血患者而言,神经细胞死亡不可避免,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恢复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钙、镁(Ca2+、Mg2+)含量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ACI患者发病早期及治疗2周后血清Ca2+、Mg2+含量,并与31例健康中老年人进行对照。结果:梗死组血清钙、镁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梗死组中轻、中、重3型比较,其血清Ca2+、Mg2+含量梯度为重型<中型<轻型(P<0.05,P<0.01),治疗2周后,血清Ca2+、Mg2+含量有较大程度回升(P<0.01)。结论:ACI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均明显降低,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随病情好转,血清Ca2+、Mg2+含量回升,因此,血清Ca2+、Mg2+含量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及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6,24,7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络欣通抑制NMDAR蛋白表达,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治疗脑梗死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对30例脑梗死患者行大接经法治疗,运用 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与30例单纯药物、康复治疗患者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瘫痪上肢功能达到Ⅵ阶段的由16.7%上升到70.0%,对照组由16.7%上升到43.4%;治疗组瘫痪下肢功能达到Ⅵ阶段的由20.0%上升到73.3%,对照组由23.3%上升到4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接经法对脑梗死瘫痪肢体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 共纳入10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别在发病第3天(72 h内)、第7天、第15天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四诊变量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对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发病第3天证候可聚为阴虚、内风、气虚血瘀、痰热四类,发病第7天的证候可聚为气阴两虚、痰热、血瘀、痰湿、内风五类,发病第15天的证候可聚为血瘀、气阴两虚、痰热、痰湿四类。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与文献报道相似,发病72 h内以内风较为突出,而后则以痰热、痰湿、血瘀证候为主,气阴两虚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改善脑循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水煎剂,每次口服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DL、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芪红通络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芪红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10.8、5.4、2.7 g/kg)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术前连续3d、术后连续2d灌胃给药,每日1次.术后72 h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红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神经行为学障碍症状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增加(P<0.05);高、中剂量组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芪红通络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产生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