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 例1.张××,30岁,社员。因26岁妊娠足月分娩时胎盘滞留而引起大出血,产后无乳。哺乳期后月经始终不潮,毛发脱落,性欲衰退,畏寒怕冷,腰腿酸痛,神疲乏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病.经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属气血双亏,肾阳虚损;法宜补气血,壮元阳。予方:潞党参、炙黄芪各20克、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巴戟天各10克,当归,大熟地,仙灵脾,淡水芸各12克,川芎8克,制附片9克,菟丝子14克,甘枸杞,炒杜仲各15克。10剂。 二诊 服药后毛发脱落减少,畏寒怕冷亦轻,腰腿酸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缓而有力。前方加肉桂7克,鹿角胶12克(溶化冲服),10剂。  相似文献   

2.
1.暑邪刼夺血分 李××,男,19岁,社员。1965年8月14日就诊。患者三天前在酷日下劳动,晚即壮热头痛,汗出淋漓,口渴引饮,当地药农给草药一帖(药物不详),其热持续不解,小便极少,延至次日晚,复神志不清,今晨口鼻出血,急邀余诊.见其面赤肢厥,答非所问,胸、背、颈部出现红紫斑点,体温40.2℃,身热如燔,尺肤如灼,脉细微数,舌质绛干。病势险恶,余急投凉血散血、清心开窍之剂,选用余氏犀地清络饮加减。药用:水牛角100克,生地、麦冬各30克,丹皮、赤芍、桃仁、淡竹叶、菖蒲、郁金、紫草各10克,茅根50克,灯芯5寸。日进二剂。服药前先服童便一杯,灌下紫雪月1支。  相似文献   

3.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治疗,速效难获。笔者采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例1 倪××,男,2岁,1976年7月21日就诊。此前一年多时间里,扁桃体经常红肿,伴有发烧,每月需住院治疗七八天。体检:体温39℃,两侧扁桃体Ⅲ°红肿,指纹紫滞,舌苔腻微黄,小便频数。心肺(一)。治以清热利湿:荆芥、黄芩、枳壳、通草各6克,连翘9克,丹皮7克,赤小豆、赤芍各12克,茅根15克,芦根25克。三剂热退尽,扁桃体红肿消至Ⅰ°。后三个月内复发二次,其父仍持上方取药予服,每次取三剂。以后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旋覆止嗽汤治疗外感久咳47例陈生贵(安徽省阜阳市中医院236006)关键词:外感咳嗽;久咳;旋覆止嗽汤外感久咳,临床常见,治颇棘手。近5年来,笔者用《三因方》旋覆花汤合《医学心悟》止嗽散化裁,组成旋覆止嗽汤治疗外感久咳4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5.
二陈汤是一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方剂。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的纳化濡养。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脾虚失运则水湿内生,日久聚液成痰,而生诸症。二陈汤加减运用适当,可以用于临床相关病证。 【咳嗽】张×,女,7岁.咳嗽近二月,痰多色白,时感气短,纳呆食差,苔白腻,脉滑数。证属肺脾气虚,痰湿上泛。治拟健脾燥湿,止咳化痰。方予:广陈皮,法半夏、川厚朴各6克,炒党参、炒白术、云茯苓各8克,炙甘草、浙贝母,秋桔梗各6克。3剂后,咳嗽减轻,胃纳亦增,守上方去厚朴,加炒二芽各8克,又服3剂。  相似文献   

6.
笔者十年来采用民间验方——敷脐方治疗小儿疳积100多例,疗效较好,现简介如下。 一、组成和方法:杏仁、皮硝、山栀各9克共研末加葱白、艾头(1寸长左右)各3根,面粉、白酒适量同捣为泥,于睡前敷于脐部,白天除掉。第二天再制一剂敷脐。  相似文献   

7.
方肇权治郁特色体现在“五脏郁”和“六郁”两个方面。其继承和发展孙一奎的治郁思想,认为郁证病因在于七情所伤,拂逆五脏本性,致使五脏郁滞,久而虚惫;在朱丹溪内因致郁基础上,指出外感六淫亦可致郁,认为六郁中气、血、痰郁均可分为寒、热两证,而湿郁、火郁亦与外感六淫关系密切。方肇权治疗郁证用药多为自创的拟类诸方或在经典名方上加减的改正诸方,药简力专,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8.
五承气汤治疗急症举隅张淑人,吴永彤,陈耘(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关键词中医急症;承气汤;下法已故老中医魏平孙先生,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事临床50余年,治疑难急症颇多。现将其运用吴鞠遁“五承气汤”治疗急症举隅如下。1急性流行性脑...  相似文献   

9.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90年5月,安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在合肥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内容涉及活血化瘀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等。现摘要简述如下。 一、理论探讨 彭绍荣将仲景之活血化瘀方法及代表方归纳为七个方面:(1)清热化瘀法(瘀热互结),可用桃核承气汤;(2)散寒化瘀法(寒凝血滞),包括①温阳活血法,温经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急症三则吕瑞英(安徽省电力局卫生所合肥230001)关键词:气厥;胆道蛔虫症;急性荨麻疹;针刺疗法针灸治疗急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简易可行。现就本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急症举例如下。1气厥张某,女,47岁,1986年5月8日傍晚与邻居争吵,气...  相似文献   

12.
容某,女,31岁。1975年4月5日初诊。发热一个月,午后尤甚(体温39.5℃)。先发热后怕冷汗出,头眩,口干苦,胸闷,喜饮,少食,大便每周一次,粪如粒状,脉细,舌尖偏红,但湿润。姜老辨此证为“三阳合病”,宜三阳病合治。拟方如下:桂枝、白芍、柴胡、黄芩、苦参、知母、生大黄(后下)、芒硝、玄参各9克,石膏30克。3剂后,诸证悉减,去芒硝,续方2剂,病即痊愈。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内科的常见病证,临床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韩明向教授祛风法治疗外感咳嗽的学术经验,笔者已撰文总结.内伤咳嗽除肺脏自病外,多由他脏及肺所致.  相似文献   

14.
暑咳治验     
例1.王某,女,56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始由外感,咳嗽痰多,胸部满闷,动则汗出,夜不能寐。曾经抗生素及止咳治疗两周余,咳反较前加剧,转诊中医。咳嗽频作。痰粘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似裹,不欲饮,溲短而黄、大便时溏,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暑湿犯肺,遏伤脾土,湿聚成痰,壅塞气道,酿为暑咳。治似清暑宣肺,化湿和脾。处方:香薷、厚朴、藿香、佩兰、杏仁、半夏各9g,炒扁豆12克,茯苓15g,滑石30g,甘草3g。3剂,水煎服。8月30日二诊:药后咳减,汗止纳增,唯午后似感微热,原方加青蒿9g,再取3剂,5日后随访,病愈。 例2.黄某,女,45,炊事员。1987年9月1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养阳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而对其养阴法论及者较少。其实,作为一部阐述外感疾病辨证施治专著的《伤寒论》,对于养阴法的运用非但极为广泛,而且很有见地。本文仅就《伤寒论》有关养阴法运用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两方面的足够重视。一、益汗和阴太阳中风为外感疾病初期证候,其病理特点为“阳浮阴弱”(12条),表现症状为恶风发热、汗出脉缓,用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  相似文献   

16.
先父泽涛公,字韵松(1894~1967),自幼随曾祖传殷公习医,据云系七世方脉,兼擅针灸,曾从先大师广西柳州罗哲初先生习达摩派针灸,又继授业于上海恽铁樵先生。博采众家之长,悬壶于庐州,治病每多奇效。兹将侍诊时所录之儿科验案选录之,以供同道参考。 一、小儿暑热证案 刘某,女,3岁。1952年闰七月四日诊:身热微恶寒,掌心热,烦躁不宁,汗出,小便赤,口渴欲饮。乃伏邪受暑湿之引而发,故烦热汗出。当清解为治。 处方:青蒿、川贝母各3g,生鳖甲、茯苓、天花粉、厚朴花各6g,白扁豆头九朵。一剂知,二剂已。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不仅为外感疾病确立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且在方剂配伍和药物运用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苦寒药物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据笔者统计,《伤寒论》113方及其所含91味药物中,择用纯属性寒味苦的药物达21味之多,占所用药物总数的23%;含苦寒药的方剂49首,占方剂总数的43%。上述方剂遍见于伤寒六经各篇,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为了系统地探求仲景运用苦寒药物的经验,现就其在方中的配伍意义、应用规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讨论。不妥之处,冀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75年以来采用自拟茵陈汤治疗黄疸型肝炎30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6例病人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196例、女110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32岁;中医辨证均属阳黄,其中热重于湿型206例、湿重于热型67例、湿热并重型33例。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茵陈、车前草各15g,大叶金钱草、金银花、黄芪各20g,郁金、甘草各10g。每日1剂,煎水300ml分2次服。15~20天为一疗程。热重于湿型原方药量加倍;湿重于热型加苍术、厚朴各10g;湿热并重型加赤芍、丹皮各9g,板蓝根30g,黄连6g。  相似文献   

19.
四逆汤乃张仲景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其治疗急症的疗效早已得到广泛认同。仲景对杂病的诊治,审证求因,凭证选方,方药的运用灵活自如,独具匠心。故推及凡病属“真阳衰微,亡阳厥逆”之各种临床急危杂症皆可以本方斟酌用之,以扩大其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肾止血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康肾止血方治疗36例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患者,治疗前及疗程中每周进行尿液检查,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控制15例(41.7%),显效10例(27.8%),有效6例(16.7%),无效5例(13.9%),总有效率为86.1%.结论:康肾止血方对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