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模型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FMMU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处理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L-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埋线组与地塞米松组的血清IL-4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IL-4的含量,抑制哮喘豚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减轻炎症对气道壁的损伤,达到干预气道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及其对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4 d,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模型。于注射后0.5、1.0、2.0、3.0、4.0 h分别观察各组兔直肠温度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后4 h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结果 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后1.0、2.0、3.0、4.0 h直肠温度升高值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5,或P<0.01), 其解热作用较布洛芬组起效慢,但退热维持时间较长。重连口服液高剂量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重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复方牛苓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abacteriαl prostatitis,CNP)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安通片组,复方牛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通过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前列安通片组,复方牛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复方牛苓颗粒中、低剂量组比较,复方牛苓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CNP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而复方牛苓颗粒高剂量组和前列安通片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明显改善. 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10参与了CNP的炎症过程,复方牛苓颗粒通过升高前列腺组织IL-10水平和降低TNF-α水平,从而达到治疗CNP的作用. 列腺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复方牛苓颗粒中、低剂量组比较,复方牛苓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CNP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而复方牛苓颗粒高剂量组和前列安通片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明显改善. 结论 细胞因子TNF- 、IL-10参与了CNP的炎症过程,复方牛苓颗粒通过升高前列腺组织IL-10水平和降低TNF-α水平,从而达到治疗CNP的作用. 列腺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复方牛苓颗粒中、低剂量组比较,复方牛苓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utson法复制豚鼠模型,治疗组隔日诱喘后用中药敷贴30 m in,对照组隔日诱喘后采用9.0 g/L氯化钠注射液浸润纱布敷贴,比较记录诱喘潜伏期时间。两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法比较IL-5 mRNA的表达。结果:中药循经敷贴能显著延长豚鼠诱喘潜伏期,下调哮喘豚鼠肺组织IL-5 mRNA的表达。结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5 mRNA的表达可能是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 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 1、IL- 6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 1、IL- 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 1、IL- 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 1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肺阴虚证和肺气虚证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TNFα、IL-6、IL-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肺阴虚组与肺气虚组TNFα、IL-8有升高趋势。结论:TNFα、IL-6、IL-8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的发生中,引起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从而造成大鼠的免疫调节紊乱,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的炎性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 IL-23)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UC的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 SASP)组、益气解毒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联合无水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肉眼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大体病理损伤指数(chief morphology damage index, CMDI),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issue damage index, TD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IL-23和IL-10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结肠CMDI和TDI评分及血清IL-23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0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益气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和SASP组(P<0.05,或P<0.01)。结论 益气解毒化瘀方通过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达到治疗UC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瘀补肾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及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复制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中药复方.第11 d,观察骨髓切片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计数及IL-2、IFNγ水平.结果:再障模型组骨髓增生极度低下,骨髓微环境明显受损,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而中药组骨髓增生好转,骨髓微环境损伤减轻,血清IL-2、IFNγ水平较再障组减低.结论:化瘀补肾汤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减少造血负调控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再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与500 ml/L乙醇复合溶液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5 d,第16天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 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热瘀散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热瘀散高、低剂量及SASP均可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结论:热瘀散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生成,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模型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支气管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FMMU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处理结束后,取病理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气道病理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豚鼠小气道中WA/Pi2、平滑肌面积/Pi2、支气管壁厚度d/Pi均较空白组以及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显著增加(P<0.05,P<0.01);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TGF-β1阳性细胞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以及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哮喘豚鼠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减轻炎症对气道壁的损伤,达到干预气道重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阳和平喘颗粒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方法 将8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和平喘颗粒早期干预低剂量组、早期干预高剂量组、晚期干预低剂量组、晚期干预高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多点长期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分阶段干预,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nterleukin-5, IL-5)和(interleukin-9, IL-9)水平。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气管壁黏膜与肺周围血管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气管壁增厚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阳和平喘颗粒早期用药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优于晚期用药,高剂量阳和平喘颗粒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优于低剂量,阳和平喘颗粒低剂量晚期用药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与其降低BALF中IL-5、IL-9水平有关,早期用药的效应优于晚期用药,其效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L-6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IL-6观察24 h内对大鼠脑电活动的影响,通过对脑电图描记,计算尖波个数以及高频(100 Hz)脑电的功率和波幅的变化,并研究SSa的干预作用。结果:IL-6可诱发大鼠脑电痫性活动,使大鼠高频(100 Hz)脑电波的功率和波幅的增大(P<0.05);SSa高剂量组2,4,8,12 h时能显著抑制大鼠脑电中尖波个数(P<0.05),抑制脑电的功率(4,8,12 h时)和波幅(1,4,8,12 h时)的增大(P<0.05)。结论:SSa高剂量可以抑制IL-6诱发大鼠脑电的痫性放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补乌糖浆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45例白癜风患者,采用复方补乌糖浆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复方补乌糖浆对白癜风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坐骨神经组织NGF mRNA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连续4周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模型法复制DPN大鼠模型,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19.40、4.85、2.43g/kg灌胃,连续给药12周;甲钴胺组每日采用甲钴胺0.25mg/kg灌胃。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NFG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血清NGF水平和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炎症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上调坐骨神经N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