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韩国新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以培养农民的伦理精神为着力点,通过唤醒广大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到新村运动中来。我们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与韩国相似,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村运动后,韩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年来,面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给韩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韩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保证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本国农民的利益,基本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其中,韩国最大的地区自治团体京畿道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制定的农业政策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包括"养活农业"政策、"富裕农民"政策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政策,为我省正在深入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韩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家之一,"住草屋、点油灯、走泥路、吃两顿饭"是当时韩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韩国新村运动,韩国人民用自己的梦想和努力.使韩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当时的137美元跃升为现在的18000美元,城乡收入比缩小为1.06:1.  相似文献   

4.
20世纪1970年开始,韩国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修建桥梁、改善道路设施;二是建造新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三是实施农村改水、改电、改气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广高产水稻品种,促使农业增效;五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作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韩国新村运动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城乡经济实现同步发展.2004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0.94.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先后有130多个国家派出人员参观、学习.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官主导”到“民主导” 从1970年初开始的15年内,韩国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7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1980年以后,韩国农民的消费水平也超过了城市居民。现在韩国的农民减少到全国人口的6%左右,新村运动也升华为新国家运动。  相似文献   

6.
程华恩 《当代贵州》2009,(19):39-39
重视“三农”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韩国新村运动提供给我省新农村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投人不足;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引发诸多城市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随着韩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取得成功,政府财力增长,已有能力支援农业和农村,以便缩小城乡差距.于是,在朴正熙总统的倡议下,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村运动".通过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以政府支援为辅助措施,带动农民进行新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骏 《探索》2006,(3):79-84
从1970年开始,韩国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村运动,帮助韩国农民改造农村、摆脱贫穷,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韩国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成功做法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韩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伟 《新视野》2003,(2):79-80
韩国与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是具有儒教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朝鲜战争之后短短的30年里,韩国却走过了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本文试图通过对韩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转换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结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70年4月,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引导农民建设家乡。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农村免费提供水泥,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房屋和村级公路等。政府根据各村的表现,将35000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