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不幸女人的遭遇●梁维全张宏国阳明星1997年4月28日,在河南省光山县一个叫平桥的小村里,随着一声凄惨的呼救声,27岁的刘小凤倒在了血泊之中,丈夫李树林也被凶手连捅两刀……不幸的家庭不幸的人刘小凤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是那种没有主心骨的窝囊人...  相似文献   

2.
“乡亲们过来呀,县里来人给许老太祝寿啦!”“许老太今天过一百岁生日,我们快去看看哪!”3月19日上午,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乡瓦许村五保老人许卢氏家努里啪啦一阵长长的鞭炮声刚刚息下,门前的路上又走过来了一列喇叭鼓乐在前,后面跟着手提蛋糕、肩担寿桃的祝寿队伍,他们就是县民政局专程从县城赶来为老人过一百岁生日的。一时间村里村外、左邻右舍的乡亲门都闻讯赶来看热闹,把许老太家门围个水泄不通.掌声、笑声、鼓乐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卢氏生于1896年,30年前丈夫就离开了人世,不久前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也病逝了,她成了村里的五…  相似文献   

3.
网事集锦     
《人民公安》2023,(22):63-63
“像!很像!就是他!”看到照片上丈夫清晰的面庞,73岁的邓辉英老人潸然泪下。她的丈夫邓正和烈士生前在原云南天保边防派出所工作,30多年前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44岁。受当时条件所限,家中只留下一张邓正和烈士的照片,因年代久远,早已模糊不清。对丈夫的思念伴着深深的遗憾,一直埋藏在邓辉英的心底。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寻乌县富寨村,人称“长寿村”。853人中70岁以上老人86个,其中无子无女12人,孤寡老人10人,每当人们由衷叹说“这里老人真有福”时,老人们都会说:“多亏我有一个孝顺‘女儿’李月娥呀。”富寨村没有养老院,乡政府、村委也没有指定李月娥照料老人;可是她却在37年中,精心照料过57位无子女或生活困难的老人。两年前,87岁的张兰把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她唯一的儿子也早在20年前为生产队筑河堤时淹死了。老人周子非常难过,李月娥便主动帮她拉柴洗衣,聊天拉家常,还两次把自己的‘党员困难户补助’送给老人治病。去年,春雨季节,…  相似文献   

5.
覃显杰 《当代广西》2014,(23):45-45
正一个媳妇伺候好一个家婆不容易,伺候两个更难,伺候三个则是难上加难,但这难上加难的事她却做到了。她就是曾被评为"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的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秀萍。黄秀萍今年43岁,1989年与丈夫罗永芳结婚时,就有人悄悄地问她:"这家有三个老人,你受得了吗?"黄秀萍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能伺候好三个老人!"黄秀萍说到做到。这个特殊家庭的三位老人,都是苦命的寡妇:家婆陈美云,今年73岁,35岁那年就死了丈夫;太婆廖妈宝贵,今年98岁,21岁时丈夫就撒手人寰,当时她已有身孕,而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的张老太共生育6个子女,含辛茹苦将他们抚养成人,丈夫因病去世。本村肖老汉的妻子早亡,儿子不幸因病去世,儿媳改嫁,只与孙儿相依为命。肖老汉多次向守寡的张老太求婚,张老太被肖老汉的诚心所感动,不顾儿女劝阻,1986年和肖老汉结婚了,老俩口与刚满16岁且已参加劳动的孙子一起生活,到也相安无事,直到去年11月肖老汉因病去世。 此后,肖老汉的孙子对张老太突然翻脸,经常为一点小事与老人大吵大闹,并说:“没有义务赡养她”,双方已无法一起生活。 苦命的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女,想回到他们身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孤老找家     
孤老贾秀锦找到了家。这事在小城传为佳话。贾秀锦原是江苏省涟水县贾集镇人。她曾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其丈夫在外地工作,生有一男一女。天有不测风云,1949年,丈夫离异了,带走男孩。1953年,不幸的贾秀锦雪上加霜,13岁的女儿生病夭折,从此,她成了社会上一位年轻的孤独入。年仅36岁的她,承受着家破人亡的悲痛,离别家乡,来到射阳县替人家做保姆。她以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着他人。她做过一家又一家,蹲过一户又一户,一做就是4O年,在16户家做过保姆,都赢得了主人的喜爱和称赞。去年,76岁的贾秀锦,结束保姆生涯时,举目无亲,…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儿子成了她贩毒的载体李娜(化名)是巩义市某镇人,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婚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给丈夫生了4个儿女。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患了哮喘病,望着丈夫痛苦地喘息,李娜似乎感到一场灾难将要来临。有一天,她听一个朋友说“鸦片”能治丈夫的病,就弄来一点儿试试。从此一发不可收,她和丈夫一同染上了毒瘾。3年时间,他们吸光了苦心经营的近百万元家产。丈夫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毒品不仅毁了她的家还吞噬了她的豪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她开始以贩养吸,由于“运气不佳”,多次落到公安局的手里。随着李娜“道行”的加深,她开始…  相似文献   

9.
一刘秋云的不幸似乎从她的父辈那里就开始了。1981年,刘秋云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团结村一个普通农家。这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的人除了耕种自己那几亩水田、养些鸭子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他们没有出外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习惯,一年到头,只能收获一些稻米。也许正是因为贫穷,喝酒也就成了男人们惟一的娱乐方式。刘秋云的父亲与村里大多数男人一样,只会下地干活,别无所长,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而且一喝就醉,一醉就骂娘、打人。刘秋云的母亲陈七妹自从16岁嫁给丈夫之后,就一下子陷入了挨打受骂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正天刚亮,70多岁的宁惠芬就扛起扫帚出门了。多年如一日,她和村中老人组成了"老人清洁队",义务为村里的公共场所保洁。在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像宁惠芬一样经常"收拾"村庄的老人有30多个。他们主动"承包"了村道、广场、公厕等村中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安律师:王某是我国一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她的妹妹在国外定居。为让9岁的儿子在国外学校强化一下外语,1994年春节后,在妹妹的帮助下,王某携子出国。王某的丈夫是我国一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一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外生活还不到三个月,一天,王荣的儿子在踢足球时意外摔倒。经过检查,被确诊患了骨癌。不幸的消息和巨额的治疗费用,使客居他乡的王某一筹莫展,欲哭无泪。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王某独自承担了这一巨大打击,没有将儿子的病情告诉丈夫。这时候,王某的妹妹(已加入境外某间谍组织)提出,她认识的…  相似文献   

12.
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不堪重负的她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一个年近八旬的台湾老人。眼看小孩有了依靠,生活日渐好转.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苦命女人身上。她的再婚老伴一生的积蓄、价值人民币40万的台币和美元,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全部被骗。陷入绝境的她.顿觉眼前一片黑暗……是大陆民警为她破案追赃,帮她重新点燃人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赌博属“六害“之列,是一种给社会带来危害,给家庭、个人带来不幸的不正当娱乐方式。赌博使家庭破裂,夫妻反目,友情断绝,兄弟阅,六败名裂,身陷囹圄,甚至赌上性命……它导演出无数人间悲剧。这里讲述的是几个身边的故事,以警世人。川东某县城有一位美丽少妇,芳龄23岁,风姿绰约,光彩照人,有“小城之花”的美誉。婚后不久,她发现自己嫁的如意郎君原来是个赌徒。开初,她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可每当丈夫得胜利而归,把大叠钞票交到她手头时,她就不发作了。渐渐地,她也染上了赌瘾,跟丈夫一起,从小到大,越陷越深。俗话说;是…  相似文献   

14.
听说湖北省京山县钱场福利院5位孤寡老人结为3对新婚夫妇,笔者觉得是桩新鲜事,决定前去采访。钱杨福利院建于1987年,院长叫潘金保。潘院长是个办院能手,副业生产红红火火,全体院民丰衣足食,1994年被县政府定为“一级福利院”。潘院长又是老人们的好红娘,她让一对对有情人成为眷属。78岁的潘少美老人身体很差,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和气喘病。邻近房间84岁的熊责英老人守寡多年、见潘老体弱病多,经常给予照顾。时司长了,两人成为知心。73岁的胡福英老人1970年丈夫去世后、守寡至今,孤苦伶i;;76岁的赵忠国老人晚年失伴,十分悲哀。两…  相似文献   

15.
说句心里话     
1997年的一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是因患十二指肠平滑肌瘤而住院的,不幸的是又输血中毒,病情危重。我在医院的病床上一躺就是半年。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什么“进步“了,50多岁的人,不可能再“升官“,不可能再获得什么利益。我只想,能为自己的几十年工作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那天有个人来看我,她是个截瘫的一级伤残军人,名叫张中津。她是坐着轮椅被丈夫推着来的,从南门一直走到市附一院。看见她来,我哭了,哭得激动万分,泣不成声。  相似文献   

16.
她在一年之中经历了下岗和家庭裂变的双重打击…… 她以不变的真诚和坚强意志走出了生活的低谷…… 工作爱情双“下岗”,心归何处? 1988年的冬天对于敏来说是最不幸的冬天,首先是她结婚才两年的丈夫闹出了婚外恋。 一开始,于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丈夫在外边和另外一个女人好上了。她还不信,丈夫虽是银行的干部而她是个工人,但两个人感情很好,并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有一天于敏到丈夫上班的银行附近办事,却意外地看到丈夫亲热地挽着一个女人钻进出租车…… 就在这时,于敏所在的工厂——长春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农蕙菱参加精准识别工作队驻扎到崇左市扶绥县柳桥镇坡利村,随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连任两届。柳桥镇坡利村不仅是贫困村,且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农蕙菱尽心尽力,把群众的心聚起来,产业搞起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6月,她在村里走访时,几位坡利屯的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老人问她:"书记,做几个凳子行不行?石头太粗,婆婆坐得不舒服。""行!"说干就干,她带着几位村干、党员自己动手,做了两排水泥凳。从此,老人每次见到农蕙菱都想多聊几句,把她当成女儿一般。用脚说话,用心服务,她把散落的民心聚起来。  相似文献   

18.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19.
丛林 《民主与法制》2013,(1):58-59,64
为得健康孩子丈夫冒险停药 现年26岁的吴晨曦是江苏省海安县人,精明能干的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2005年10月,吴晨曦所在公司举行产品交易推广会,她被安排负责来访嘉宾的接待工作,也因此认识了应邀参加推广会的年轻摄影师唐建军。唐建军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长吴晨曦4岁。  相似文献   

20.
遗嘱     
表姐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乡里一所中学的民办教师,老婆是地道的农妇,结婚三十年,吵了三十年,争争吵吵中生了五个娃。十多年前,老婆听不少人讲她男人可能与学校的一个女教师有男女关系,于是曾躺在学校的操场上从上午哭到半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