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自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至今已经30年。30年一个轮回,在肯定高考改变千万人命运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材的同时,人们也听到了质疑的声音。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一份“2010年废除高考”的提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争议,作为提案的呈交者,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备受社会关注。在代表提案审议期间,这份提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教育部长周济、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也分别就这份提案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公开答复。站出来反对高考的人,范谊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05年,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便撰文呼吁“取消高考招生制度”。这位《高考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认为,目前的中国高考,基本沿袭了传统考试的体制。在他眼中,高考这一“认分不认人”的招生制度,导致了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无缘进入深造之门……一部分人对于高考制度的叫板,或许只是对高考改革的一种善意鞭策,但由此所引发的关于高考存废或是改革的大讨论,却仍会继续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披露高考改革细节,将探索高考时不再统一考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学生不受影响。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据《新京报》)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节点。由于高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大学等各个方面,并具有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因此高考改革相当复杂,争议很大。在有关高考改革的各种议论中,大体上可分为主张彻底改革高考的激进派与主张维护统一高考的稳健派,两派观点相当对立。激进派认为高考制度的弊端已是积重难返,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和中小学课程改革起阻碍作用,主张彻底改革或废止高考制度。稳健派认为,统一高考还有存在的必要,以其他招生方式取代高考,矛…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2月,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该书由北京早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侯隽组织撰写。曾经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和原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顾洪章等人担任此书的顾问。该书通过对知青历史的回顾、知青亲身经历的回忆和知青的切身感受,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展现了整个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过程。当然,通过此书,众多的读者更可以看到当年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7,(7):54-55
李柯勇等在6月11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争论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焦点一:“一考定终身”。2006年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一名女生比高考规定入场时间迟到了两分钟,被挡在考场门外。女生跪地痛哭哀求却无济于事……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轨迹的走向。“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相似文献   

6.
《前线》1989,(9)
《当代中国的北京》是中共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地方卷中的一卷,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当代北京历史的科学著作。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领导下,此书经过全市各方面力量4年多严肃认真的努力,将于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出版。这部书以首都建设为中心,全面反映了北京解放39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近代化的过程中,为防止文化失落而求助于传统,为近代化的政治新生又须抛弃传统,形成了特有的二律背反现象.由之形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特有的现象.上海学者许纪霖著,学林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的《智者的尊严——知识分子与近代文化》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了新颖的考察.全书分三编:从统传走向现代的蹒跚步伐、未及整合的灵魂撕裂、在百年震荡的文化断谷.此书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命运,分析了知识分子与近代文化的关系,可谓近年来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孙玉虹 《共产党人》2013,(13):54-5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多年的风风雨雨。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史,《苦难辉煌》一书让我重温了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历史,书中所讲述的虽是"老故事",但思想却让人耳目一新。《苦难辉煌》是国防大学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教授历时15年倾注心血完成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1911》     
《当代贵州》2011,(11):65-65
《中国1911》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民国史学者伍立杨的最新学术著作。回顾当年中国的重要时刻,作者在书中重建辛亥记忆,唤起辛亥话题,让历史反思转化为历史智慧,在当今正面临新走向的中国,有着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科目、录取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意见颁布后,舆论对这一轮改革在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方面的内容颇有争议。客观而言,《实施意见》提到的改革举措,大多是对过去20年已经在各地进行的改革的汇总,并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约束行政权力,实行招考分离,扩大考生选择权,是推进高考公平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党校教育历史概述》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王仲清教授主编,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2年1月正式出版.全书22万字,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党校教育历史概述》,第二部分《党校教育历史纪事》,第三部分《党校教育历史文献》.该书是中共中央党校重点科研项目,它的出版,对推动党校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将有重要意义.主编此书的王仲清在《中央党校通讯》指出,  相似文献   

12.
香港出版的《墓碑》一书,称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600万"人。最近几年,孙经先教授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对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口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坚持用事实揭露《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明确指出"饿死三千万"是重大谣言,并正在编著《还历史以真相》一书。重要的历史见证人、93岁高龄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同志为该书作序:《有力揭批"饿死三千万人"谎言科学研究"三年困难时期"人口真相》。最近两年,杨继绳先生又于2012年9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并于2013年12月在《炎黄春秋》第12期上发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孙经先教授这篇反驳文章,对"饿死三千万"重大谣言的来龙去脉作了辨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
公元606年古代中国创立了极大的开放性的科举考试制度,这种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社会动员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回顾离我们恢复高考之初的历史,钟岩在<中国新三级学人>中指出:"中国恢复高考不仅震动中国,也令世界关注高考恢复.虽只录取了几十万人,但却调动了几千万人并影响了整个社会."可见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大规模的考试制度今天还是有它合理的内涵.考察古代科举考试被废除的原因可以为我国现代高考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西十年改革建设》一书由山西省委办公厅主任武正国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三十万字。该书回顾了山西于年改革和建设的历史,分析了各个各领域中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以翔实的资料,展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山西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介绍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  相似文献   

15.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3):63-63
《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节目组 著 海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走向海洋》一书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的大型同名纪录片改编而成。本书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邵维正教授所著《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细读此书,笔者觉得有如下特点: 第一,指导思想明确,在实事求是、全面反映党创建时期历史的过程中注意针对性。翻开《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以下简称《创建史》)的前言,作者用画龙点睛之笔,从历史到现实,再从现实回到历史,既说明写作此书将要涉及到的问题,又表明了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既说明为写作此书所要采取的方法,又点出对一些内容安排与处理的思路。《创建史》特别指出,一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吴爱明教授与成都行政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刘文杰教授合作的结晶.作为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课题"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项目"的资助成果,此书呈现出与一般理论学术著作颇不相同的特色.这本与众不同的学术著作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政府30年来的行政改革进行了全面审视,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模式不同于经典的西方行政学所奉行的世界行政学圭臬.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西方学术界流行的白描式的写法,用近乎学术博客的文笔和语调,准确地把握住中国行政改革的脉络,生动地总结了30年改革经验与得失,分析了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张注洪教授编撰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一书于1987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关注.继此书之后,作者又一新著《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述略》问世.《述略》作为"学术研究指南丛书"的一种由天津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10月出版.全书近500页,35万多字.它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力配置走向市场化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劳动经济学》一书作者理查德·弗里曼在1995年提交的一份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程度如何?》的研究报告中,从改革以来中国劳动力配置和报酬支付方式与正常市场方式的接近程度。中国经济中决定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20.
丁晓强 《探索》2012,(3):191-19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来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型政党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由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主编、长江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一书,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该书既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