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儿童中心论的发生学分析表明,儿童中心论并不是以抽象的儿童为中心,而是以影响他受教育质量的某些属性为中心.当今,西方儿童中心论的主流是以"认知"为中心.其传统的片面性正在得到弥补;中国当下的儿童中心论实为反儿童中心论的儿童中心论,表现为人性观的泛化论、生物观的还原论和心理观的替代论.基于以上分析,教育观的儿童中心论以儿童的心理能力为中心,其价值诉求是促进具体儿童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研究方法论包括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方法论的追问、实证的转化和综合以及构建教育观儿童中心论的自我理论,实现教育理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因而,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符号学既与其它学科并行,又是其它学科的工具.从符号学视野来探析乌斯宾斯基以文本视点结构为研究主旨的结构诗学理论,他在<结构诗学>中一方面强调艺术文本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又突出符号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他利用莫里斯的符号分类思想从视点角度探讨了艺术文本中的视点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但其结构诗学理论更多的是对视点结构进行共时性的研究,而没有强调历时性,忽略了时间对读者接受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足够地重视读者在文本视点结构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行政道德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岚 《行政与法》2006,(5):11-13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行政道德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行政道德理论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对有关行政道德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细化。当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今后,行政道德研究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研究视角将走向多个维度,研究方法也将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李茂强 《河北法学》2004,22(4):36-40
主要从比较法的视点出发,着重考察分析了美国判例法上有关内幕人的规制理论和内幕人的范围。基于这样的考察,提出以下的观点:与美国法相比,我国现行法无法将公司外部人利用内幕信息的情况纳入规制的射程范围,故而将导致证券法中的公正、公平理念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导入美国的判例法中的信息窃取理论以界定内幕人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冯晓青 《知识产权》2002,12(3):17-22
《知识产权哲学》(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Property)一书是一部由Peter Drahos撰著,达特茅斯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英文版)的专业性著作。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它以财产权制度产生、发展及相关理论为脉络,通过论述、剖析财产权方面的重要思想家黑格尔等的有关论著、观点,探讨知识财产作为“抽象物”的特点及在抽象物上设立知识产权的情况,提出要用工具主义的哲学态度来指导建立互相制约的知识产权方法和理论。这些论述,勾勒出了知识产权哲学的一些轮廓。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该书的出版,推动了法学工作者将知识产权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对这门学科进行法理学或法哲学的理性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法学学科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马琳 《政法论丛》2012,(1):124-129
德日犯罪论第一次进入我国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任何反响。再次面对德日犯罪论,刑法学界已经由赞叹走向对该理论的反思。这一反思主要从两个向度上展开:理论自身和方法论。德日犯罪论所具有的外在不稳定性,表明该理论还在发展,其内在的缺陷,显示出该理论仍需完善。而仅仅运用哲学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德日犯罪论的中国命运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它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性的转向在关系维度上表现为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关系性思维的确立,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解决当代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并树立科学的现代教学过程观.理性的转向在价值维度上表现为从工具理性逐步走向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的确立,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价师生关系,实现传统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条主义从表面上来看是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在一步一步地扼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情与活力。对于价值哲学研究来说,教条主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学术研究过程中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价值哲学必须彻底地摆脱教条主义模式的束缚,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价值哲学研究的改革和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视域是人理解世界的场域,任何法哲学皆内置视域。法律规范是理解法律现象的基本图式,法律陈述是带有视域印记的法律规范存在形态,是考察法哲学视域的恰当对象。内在法律陈述和外在法律陈述是法律陈述的两种基本形态,其分别与内在视域和外在视域这两种典型视域对应。遵循这一线索,可通过考察既有法哲学对法律陈述的理解反观其视域,从而形成视域内外二分、外化补强、内化补强、内外融合之视域谱系。整体上看,视域不仅直接影响法哲学的理论构成和争议,而且是评判法哲学的重要标准。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国法哲学家可将确立视域根据、扩大视域影响、强化视域判定作为法哲学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 ,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共同努力下 ,我国行政法的学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 ,真正从哲理高度对行政法问题作深入研究的著作却极少见。以至于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术”多而“学”少的状况。最近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名行政法学者叶必丰教授的新著《行政法的人文精神》(以下简称《精神》)一书 ,正好及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是我国行政法哲学领域的开拓之作 ,她的问世 ,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开始由规范分析走向哲学分析的道路。该书的主要贡献是 :第一 ,初步建立了我国行政法哲学的理论体系。《精神》一…  相似文献   

12.
物权行为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权行为理论新探金华长期以来,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在讨论物权行为理论时往往停留在实证分析的层面,鲜有学者从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角度思考“物权行为理论”的法哲学、法理学思想基础,并合乎逻辑地解释该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本文尝试着以“物权行为理论”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这是一项因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法律上已经获得确认的制度。对此,笔者试从宏观研究和哲学思考两个方面作理论分析: 一、关于免诉制度的宏观研究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整体上加以探讨。 1.我国免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我国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规定免予起诉制度在立法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通过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则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优化思想是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贯穿在各种教学理论之中。这些研究以人为主要对象,从人的自然性、机械性、生物性、社会性等侧面提出教学优化理论。随着对人的各种属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表现为: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从客观的自然走向主观的自然,研究观点从机械观走向系统观,研究视界从本能论走向情感论,研究层次从外部交往互动走向内部动机激发,为教学优化提出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亚洲“法治”建设之窘境,找出亚洲法哲学研究的理论结节点,在于重新解读现代法治的“历史”本体,后者主要是由一些西方历史哲学家(如维柯、黑格尔、斯宾格勒)以及法学思想家(如孟德斯鸠、梅因、萨维尼)在“西方中心论”理念基础上所描述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研究范式,它贯穿在现代法治理论的全部概念、原理和体系当中。当前,只有批判并超越此种带有鲜明霸权话语烙印的“历史观念”和“世界图景”,方可推进多元化世界法律文明体系的健康发展,实现人类共存共荣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赵艺雯 《法制与社会》2011,(35):198-198
我们当代遭遇的生态危机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中心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人与自然之间是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也是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质是社会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风险领域,预防接种风险与收益并存。从1948年颁布《预防接种法》至今,日本预防接种制度目的从社会防卫走向个人防卫,预防接种行政也经历了从集中接种、强制接种走向个别接种、劝奖接种的转变,法律责任从无责任、民事责任转为损失补偿和国家赔偿责任。上述变革是日本预防接种理论和实践在反复质疑、论证和妥协后所寻求的一次次平衡,其制度背后的实践困境、理论探讨和变革过程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立宪主义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哲理分析。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政治哲学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立与互动,为近代立宪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前期的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科学方法论所引发的理性主义促成了政治个体主义的产生,进而形成了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早期立宪主义政治哲学。在英、法两国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背景下,经过各种新兴思潮与立宪主义的相互激荡,19世纪的欧洲立宪主义哲学开始走向成熟,贡斯当、托克维尔、密尔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自组织理论与建筑业农民工的组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这是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自组织理论恰好是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理论。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农民工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条件和动力机制。笔者认为,农民工要成为自组织系统的条件还有一定距离:它只能部分地满足开放性条件、系统尚处于近平衡态、还没有呈现大量的非线性状态。从自组织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来看,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需要加强,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的利益分配需要规范和调整,另外,要通过构建劳务用工信息平台,促使农民工系统信息输入的平权化。从而是农民工尽快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玉军 《法学家》2003,(4):32-39
本文针对当前亚洲"法治"建设之窘境,提出亚洲法哲学研究的理论结节点,在于重新解读现代法治的"历史"本体,后者主要是由一些西方历史哲学家(如维柯、黑格尔、斯宾格勒)以及法学思想家(如孟德斯鸠、梅因、萨维尼)在"西方中心论"的理念基础上所描述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研究范式.它贯穿在现代法治理论的全部概念、原理和体系当中.当前,只有批判并超越此种带有鲜明霸权话语烙印的"历史观念"和"世界图景",方可推进多元化的世界法律文明体系的健康发展,实现人类共存共荣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