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们是花季的少男少女,他们本应该坐在安静的教室,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他们本应该在假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打球、逛街,分享那些青春的小秘密。但是,现在,他们却坐在法院的被告人席上,等待他们的是法律对他们犯罪行为的审判。也许在他们心里,审判就是人生的句号,他们的花季从此凋谢,成为社会的边缘人。但是在北京市法官们的眼里,审判只是他们人生的逗号,法官们将为他们撑起一把大伞,让他们的青春在遭受风雨后,重新怒放。  相似文献   

2.
城市游击队——小商小贩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流动性极强的贩卖方式?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从他们的口音来看,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城市周边地区,从他们的着装上来看,他们的生存状态都不甚乐现。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来自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  相似文献   

3.
陈军  孔祥凤 《法庭内外》2014,(12):50-52
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法官,不是执行员;他们不穿法袍、不戴法徽,他们是房山区法院里特别的一群人,他们着警装、戴警帽、有警衔,他们维护着审判执行的秩序,保证着司法的权威,他们是司法警察。司法警察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从"兵"到司法警察,他们实现了"特种兵"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医生、工人,但他们更是人民的使者。他们拥有同一个光荣的身份——人民的代言人;他们拥有同一个响亮的名字——人大代表。他们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追寻着同一个梦想;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架起了一座座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他们肩负着同一种责任,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为民谋利……  相似文献   

5.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检察官,他们是一批人民的忠诚儿子。他们是波涛中的坚强屏障,他们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12,(2):9
他们,是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他们,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他们成长于清代,成名于民国,影响到当代。他们生活于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他们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亦看到了列强的强硬无理;他们既浸润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  相似文献   

7.
贪检科长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有比别人更多的甜酸苦辣。他们活得很累,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觉得自己很充实,拥有很多很多,因为他们懂得,自己是在为党和人民而工作。所以,奉献就是拥有。  相似文献   

8.
穷忙族     
对于我书中写到的大部分人来说,愤怒是一种奢侈。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人们常常用"穷忙族"来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在美国,人们认为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相似文献   

9.
元首二代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这样一批人一直占据着主角的位置。他们的名字是朴槿惠、阿罗约、金正恩、巴沙尔、小布什……他们的父辈曾经是国家元首,他们子承父业成为"元首二代"。作为政治家的后代,从政对他们来说常常不是兴趣所在,而是父辈安排或其他力量左右下的一种"宿命"。他们有的置身东方世界,有的位居东西方交界地带,有的生长于西方国家——无论他们身处何方,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他们的命运会有很大差异。他们虽然正在或曾经身居高位,但幸福对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谓奢侈品。  相似文献   

10.
他们,是国家重点工程的保障;他们,是企事业单位治安秩序的卫士;他们,是守卫经济要害部门的哨兵;他们,是反盗窃斗争不可或缺的尖兵。 从大上海的百年老厂,到南京路的银行营业大厅,或是在市郊结合部的建筑工地上,到处都可以找到他们打击盗窃犯罪的战斗足迹。 经济民警,他们与大上海的经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群体,夏日里他们站在温度高达50度的柏油路上指挥交通,冬日里他们为打击犯罪蹲守在寒冷的汽车里,当狂风暴雨来临时,他们是人民的避风港,当危险临近时,他们是人民的守护神,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他们和医护工作者一起,为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钢铁长城。他们就是可敬的人民警察。每一位警察身上,都有着难忘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着他们在警旗下的誓言。1月10日,中国迎来首个人民警察节,记者的专题采访中。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法官,却端坐审判席,行“法官”职责;他们不着法袍,却胸怀公平正义,用最贴近大众的情感和智慧参与审判。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肩负人民厚望,经人大常委会任命,在国旗下庄严宣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陪审员。  相似文献   

13.
跟踪、卧底,警匪片里的情节,在他们的工作中都会遇到,不过他们也要经常担当导演、编剧和演员的角色。他们很神秘,工作时有时遇见同事了,也只能假装不认识。他们却又很平凡,有时候你走在路上可能都会碰到。他们就是缉毒民警。记者在此为您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并揭秘贩毒分子鲜为  相似文献   

14.
1大墙内的罪人们,他们的行径令人切齿,遭人唾弃。 他们在已经过去的日子里,因为自己的恶行给社会、给受害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恸。但并非他们每个人都能想到的是,他们留下的罪孽最终也会伴着他们自己日后在大墙内度过的日日夜夜,就像一片难以抹去的阴翳紧紧地将他们的心灵笼罩起来,自拔不能。苦恼、焦虑、忧愁、恐惧、失望、伺机报复,或者自绝,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们。  相似文献   

15.
肖舟 《检察风云》2007,(13):7-10
当我们在众多的人群中,找到他们这批参加1977年首次高考的考生时,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回首往事,他们沐浴着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也许,这30年来,他们有过太多的舍与得,但那段高考的日子却让他们一辈子无法割舍.……  相似文献   

16.
伍后正 《政府法制》2012,(26):25-25
康熙执政60年大庆。在“千叟宴”上.康熙把第一碗酒敬给了太皇太后孝庄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把第二碗酒敬给了列位臣工和天下子民,第三碗酒他却要敬给他的死敌们。康熙深情豪放。掷地有声地说:“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朕立下了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可惜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以朕为敌吧!”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以一种仰视而神秘的心态注视着影响世界变幻的政坛伟人们。那么,在他们的重年乃至青年时代,是否他们已具备了不同常人的某些特质?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历史?他们走上政坛的最初动机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在城北有这样一只队伍,他们不是军人,却有着有着军人一样严明的纪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纵使任务艰巨、条件艰苦,他们也无怨无悔;他们不曾被媒体的聚光灯"照亮",但城北的快速发展却留下下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时,他们却默默值守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他们就是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的指战员们。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  相似文献   

19.
他们在网络中完成了成长、蜕变与转型,他们曾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文学运动,然而今天,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却欲摆脱“网作”的身份,或者“倒戈”传统媒体。按他们的话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他们创作的快感与成就感的同时,也在以层出不穷的方式无情扼杀他们从事网络创作的激情。网络文学也因此正在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0.
四名艾滋村的孤儿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异地重庆求学的.然而,尽管他们努力克服着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尽管他们像所有孤儿那样小不丁点儿就那么乖巧懂事,尽管他们身上并没有染上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毒,但他们仍然成为重庆人不受欢迎的对象,不为什么,只因为他们已经被重重地打上了"烙印",他们是"艾滋孤儿",与"艾滋"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