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资信评级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辅助证券市场监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增强证券发行效率,以及促进企业间经济信用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提高我国资信评级质量,促进资信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完善我国资信评级制度,将会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回顾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指出其不容乐观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重探讨企业债券市场的运行机制,阐明了其在金融市场和公司治理中发挥的经济功能,进一步明确在我国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现实意义。最后,就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归责原则是信用评级机构侵权责任制度的统率和核心,它决定着信用评级机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制度。建构科学的信用评级机构侵权责任制度必须首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归责原则。确定一个恰当的归责原则应当兼顾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故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者侵权责任的角度。对信用评级机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组建自律机构、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设立入门考试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是增强中国金融实力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商业票据进行信用评级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完善发展。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内容主要包括流动性、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企业经营情况以及发行的用途与目的等。最后讨论了具体实施中信用评级机构、等级水平的确定及含义、收费标准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债券发行中涉及的若干法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通过发债筹集的资金在企业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此同时 ,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问题也很突出 ,究其原因 ,根本在于发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缺乏信用观念 ,担保形同虚设。除此之外 ,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责任不清 ,也导致一旦出现兑付问题时 ,发行人、担保人承销商互相推诿 ,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形象和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为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近几年来 ,企业债券监管部门在进一步防范企业债券风险 ,引导企业债券市场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方面作了不懈努…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用缺失。资本市场信用缺失不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要实现市场信用与市场监管的有机结合,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初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特殊的发展背景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多层次市场同步发展的路径将更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解决了监管机构的多职能冲突和职能错位问题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用缺失,信用重塑的立足点在于资本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必须通过对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严格界定解决市场运行机制的行政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以至于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程度和状况已经成为对该地区政治发展、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准。从国外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和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和建设阶段。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就显得刻不容缓。从我国地方政府的构建现状、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实践路径的分析等方面入手,能够为更好地构建和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控制后的五大危害,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信用评级业严格控制的做法,提出全力扶持民族评级业发展,建议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限制外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互设评级机构必须坚持对等开放原则,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崛起要靠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经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对市场进行导向、促进被评级对象发展、活跃市场经济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对金融危机推波助澜,充分暴露出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难以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所以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事责任应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既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目标的方向所在。然而当前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市场不统一、政策依赖性太强等若干障碍。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应当明晰政府监管职责,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职能定位,完善规制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方向,努力构建差异化和特色性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依然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但企业债券市场也获得长足的发展。我国总体债务结构正在演变,其中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国债以及股票融资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近20多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如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调整更趋向市场化、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迅速提高,这些因素是否真正影响到我国宏观债务结构?本文采取时间序列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债务结构演变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整体债务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理解我国银行主导融资下企业债券发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论资本运营中的信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信赖和好评之信用 ,是当前资本运营活动的基础。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资本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性 ,而我国企业信用低、资本运营行为盲目 ,以及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立法缺陷 ,加上政府的不当干预等因素 ,特别是企业资本信用、企业行为信用和社会环境信用的不足 ,都影响了资本运营的正常发展。增加信用立法、重构企业信用、完善政府信用、加强司法信用是保障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资本协议将于2010年底在我国实施。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实施新资本协议,除了应继续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市场竞争力等基础性工作外,关键是依据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实现银行风险防范的标准化,即应用内部评级体系,完善外部监管控制制度,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配置,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满足不同企业上市融资的需要,从而解决东西部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不仅理论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虚拟资本随着信用制度而产生和发展,这种基础性要求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体系;二是虚拟资本对现实资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这种二重性要求适度发展资本市场;三是虚拟资本可以脱离现实资本的运动和循环,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这种独立性要求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与壮大,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中国公司到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在国内发行CDR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方式。作者在文中介绍了CDR发行的国内外背景、发行CDR的市场缺陷与市场积极意义,提出CDR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将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