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合理化。从区域联系、区域开发与区域开放的角度来看,保证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发展,促进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加快发展;保证发达地区经济水平的继续提高,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在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起来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调控地区差距,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迈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明确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四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的基础差异、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并加剧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四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最后提出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为契机,制定科学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机遇,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的走势是要使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把地区结构调整纳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使加快东部地区发展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振兴互相推动,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与其未来走向值得探讨。首先,采用2005-2010年典型区域的季度数据揭示并解释金融危机冲击所产生的"西暖东凉"现象。其次,危机冲击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度调整。一方面,探讨东部地区如何消解与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以及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与路径。另一方面,探讨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和推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间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产业衔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最后,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个中肯而务实的筹划.当我们站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规划,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规划重申了"中部崛起"和"自主创新";二是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当我们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这两点:前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创新突破和占领产业高地;后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利用承东启西的产业转移的机会,加速经济的发展.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地去贯彻这两点.如果过分地强调前一点,中部地区就可能被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封闭化和边缘化;如果过分地强调后一点,中部崛起和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不可能实现.因此,怎样把这两者协调统一起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开发海陆资源和发展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推动H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蓝色经济既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蕴含着新的资源和市场。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发挥海陆资源的潜力,制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优化日照市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善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广东居民的生活水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广东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转移、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中央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谋划,创新制度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是新时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东部地区将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产业承接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对于西部地区实现产业创新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区域创新障碍与产业发展的负反馈机理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郑州提升产业辐射带动力,既是加快构建郑州经济发展新格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也是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迈入新阶段的应有之义。通过推动郑州产业升级,提升自身产业能级;探索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培育区域品牌新优势;增强郑州对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促进高端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等举措,从而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实现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圈一带”建设是山东省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整体提升的重大战略。德州市把自身发展纳入全省统一战略,结合实际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德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圈一带”战略的实施给德州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应当在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释放改革红利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和谐蓬莱,推进跨越发展,是蓬莱市“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一、总结十五经验,把握“十一五”大势。首先,“十一五”期间,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机遇。以住房、汽车等为代表的万元和十万元级消费出现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机遇对于蓬莱近几年来着力发展的重化工业、旅游、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都是极大的“利好”。二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从转移区域看,环渤海地区是新一轮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需和实现贸易平衡关键是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自主发展、居民消费主导、大国发展战略、产业高度发达、高度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也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和促进和谐世界建设,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根本要求。为了有效地扩大内需和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必须实施平衡贸易战略,高度注重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产业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西部地区要立足于比较优势,加强东西部经济协作,在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产业转移和承接工作,从而提升西部产业实力及竞争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较快增长,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国 5 0年来 ,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 90年代中期以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转换。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 ,是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家作用、整合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搞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依靠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重庆市区域中心城市涪陵区为例,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涪陵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了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涪陵”等方面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分析广东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对广东协调发展地方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通过主要经济指标、产业结构、"多国模型"等量化分析,结合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要素供给、市场规模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研究,提出了广东山区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9.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政策:国际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伴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会使区域内的发达地区进一步形成自我强化的优势,比欠发达地区更加受益,从而抵消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国家正日益放弃组织严密的中央导向的区域政策,而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由此引发了区域间经济活动的激烈竞争。实践中政府的区域政策经常偏袒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韩国、巴西、日本和美国的经验表明,强调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分散发展责任的区域政策,会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异。本案例和经验研究的结果,对江苏在“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江水资源丰富,是西南出海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水运大通道,具有巨大的内河运输优势。充分发挥西江航运优势,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实现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江经济带要整合区域资源要素,进行城市产业分工,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