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一轮产业转移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的家用电器、纺织、食品等产业大举向我国和东盟的转移,它具有:以国际资本向中国大陆转移和国内产业大量向中西部转移为态势、以资源与能源短缺和高科技产业深入发展为动因、以资产重组与生产基地建设为方式、以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网络为平台等特征。湖南应针对这些特点,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实现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两型"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两型"技术创新的目标与努力方向,从五个方面探析了湖南"两型"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协同推进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蔡景庆 《前沿》2010,(19):110-114
本文首先从资源环境、人文科技、经济发展模式与调控等方面深入探析了"两型社会"提出的深刻背景,在此基础上,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马克思"自由国王"对人属性要求的角度,阐述和得出"两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必然形态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型"产业的深刻内涵与构建的基本路径,进而探析了当前湖南"两型"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型"产业的六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个中肯而务实的筹划。当我们站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规划,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规划重申了“中部崛起”和“自主创新”;二是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当我们站在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三、实现我国国有股比重适度调整目标的对策就如何解决如上所述的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比重过大,活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有控制其增量,以降低其比重和调整、转让国有股存量两种措施,而国家每年新增的财政支出和货币支出,一般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和部门,如靠控制增量来降低其比重,必定影响国有股的整体效益和国有股结构的合理性,因此,通过流通和转让部分国有股,从存量上搞活国有股应是我国目前国有股比重调整的主要方法。1、允许和推行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上市流通,转化为社会个人股,据悉,近年来,我国城乡居…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个中肯而务实的筹划.当我们站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十一五"规划,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规划重申了"中部崛起"和"自主创新";二是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当我们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这两点:前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创新突破和占领产业高地;后一点强调中部地区要利用承东启西的产业转移的机会,加速经济的发展.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地去贯彻这两点.如果过分地强调前一点,中部地区就可能被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封闭化和边缘化;如果过分地强调后一点,中部崛起和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不可能实现.因此,怎样把这两者协调统一起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全国“百强县市”的评比作为一种县域经济横向对比方式,已越来越引起全国2000多个县市和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有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两个单位,依据两套评比指标,评比出两个排名完全相异的“百强县市”,这给人们理解上带来很大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两套评价体系的异同,并就中、西部地区县市如何作评比选择进行粗浅分析。一、两套全国“百强县市”评比的异同当前,一年一度的全国“百强县市”的评比有两个单位、依据两套评价体系在进行: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以下简称农调总队)每年…  相似文献   
9.
"两型产业"是指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以高科技、低消耗、环保性、循环型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产业.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长株潭"两型产业"的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长株潭应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并趁"机"而上,加快"两型产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0.
构建长株潭"两型产业群",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我们应充分利用构建长株潭"两型产业群"的现有条件和基础,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为定位,大力构建长株潭"两型产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