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扩大。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和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是指网民关于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对官兵的思想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扼要分析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对社会上重大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应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联网立法,利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实行有效把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民众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公共舆论危机也困扰着我国政府。政府在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方面存在回应不及时、态度不积极、信息公开不完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建立处理机制,勇于承担相关责任;解释事件原委,配合传统媒体发布等措施,解决好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各种意见、态度以及诉求的平台和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网络涉警舆情,对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迅速广泛性、影响的强烈长久性和主体倾向性等特性也会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是公安机关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政务的网络舆情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加强,同时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已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发生的危机,最适合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解决。电子政务视角下网络舆情危机的治理模式表明,构建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研判机制、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危机舆情公关机制、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危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虚拟社会的治理能力,为构建网上网下和谐舆论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舆论诉求主要是利益表达、社会情绪表达、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社会抗争。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们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自由地发表言论;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复杂化、科层制的政府结构与扁平化的互联网结构的不适应性、自媒体场域中负面情绪易放大、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也使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陷入一定困境。为此,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要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政府与公众网络对话平台;加快自媒体监管立法,培养理性网民;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民众是一跃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网络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提高,网络问政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相对落后的运作和服务模式,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在网络舆情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探讨政府如何通过体制改革、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等措施来完善自我,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对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在彰显公民政治态度,保障公众舆论话语权的同时,也导致了情绪舆论、负向舆论以及虚假舆论的滋生和蔓延。将网络舆情冲突控制在政治秩序范围内,防止公共舆论对政府权威的销蚀,是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关键性议题。基于社会稳定大局的考量,要转变政府网络治理理念,以达到网络舆情风险控制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政府既要充分保障网民网络舆论自由的权利,又要适度干预网络突发舆情,以规范网络生态秩序。同时,在立法保障、制度设计、技术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为前提,法律规范为基础,行政监管为依托,行业自律为保障,技术支持为辅助,公众监督为补充"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舆论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其负效应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舆论控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论不发生变差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大体包含两大工作内容:引导和把关。所谓引导,就是在分散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权威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主流意见,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所谓控制,就是通过技术控制、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消减不和谐音符,进而净化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经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它能够快速反映社会动态、热点民意、网民心声,比较真实地显现了民众对社会的情绪态度。网络舆情工作是随着互联网及网络舆情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新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这项工作因互联网影响日益扩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应对来自网络舆情的压力,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一个不能回避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为人们表达舆情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快捷的平台。许多网络舆论事件在互联网上发生、发展,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媒体主导的网络舆论改变了传统政府与公民对话的机制,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关系出现了崭新的变化。网络舆论导致网络扰政、网络暴政问题: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了一定的消解。网络舆论拓展了一定范围的民意表达。实现网络舆论自由与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的平衡,网络舆论治理需要确立对话与协商新机制,辅之必要的管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等,网络越来越普及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网民数量在急剧膨胀、增多,促使了网络社群的快速发展,由此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文章认为论坛网络已经变成了政府推广公共决策的关键场地,网络社群推动政府应对重大事件所做出决策,可是网络舆论中充斥着缺乏理性思维的问题,因此提出建议对于政府引导网民加入以及公共决策的意见:提高媒体网络的建设、重视培养“意见领袖”、关注网民道德与思想的建设、公开、及时预防舆论网络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动员中消极行动力量具有发展的隐蔽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超强性特点,能够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群体性事件诱发、国家意识形态分化加剧的危害,化解其消极行动力量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关注现实社会中民众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网络舆情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在政府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政府应转变行政思维和理念,规范信息公开制度,实行行政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正确对待网络监督,完善监督体系,使网络舆情能为提高政府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给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营造网络主流舆论强势、做好政府"议程设置"以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等举措,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17.
涉恐突发事件在给现实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在网络空间形成了复杂的舆论场域。涉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政治敏感性、时间突发性、人群聚集性、群体极化易生性等特征和社会影响,其网络舆论场域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此类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引导需要综合治理思维。坚持政治主导性、治理话语、治理机制、引导策略、舆论生态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当是涉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规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舆论主体和网络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与人造社会系统双重特点,网络舆情主体之间、网络舆论主体与网络社会环境、体制外网络舆论主体与政府、网络社会环境与网络舆论秩序四重互动机理决定网络政治舆论生态的运作.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运作机理的不平衡是严重的网络舆论生态问题,其治理的关键是提升政府网络话语能力,增进政府与网民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成为舆论中心,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由于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机制存在缺陷,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缺乏正确认识和基本应对方法,因此在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普遍存在着应对不当、处置不力、引导无方的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互联网与网络舆情深度互动的现实背景下,以创新思维,健全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引导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仅是重塑政府形象的必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具体表现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而网络舆情反过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体制建设,应在加快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制的同时,规范网络媒体管理,提升媒介素养;注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培育成熟网民.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制与保护,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互联网实名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