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的道德观部分是非道德或不道德的,或者说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即无道德的。但事实上,他的政治理论是基于他那个时代意大利的现实而言的。马基雅维里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他共和的国家理想,缔造一个统一的意大利,他所荐举的那些邪恶手段是从属于这个目的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中的道德观部分固然是有缺陷的,但就把政治学描述为一个有其自己的方法和行为规范的、自主的领域方面而言,他在近代政治科学的发展中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理论的核心,他试图通过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来构建其所认为的理想政府。卢梭的"公意"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意"是主权者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也是最高意志;"公意"不可能永远都是全体一致的同意。卢梭"公意"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深刻影响了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西方思想界尤其是对康德和黑格尔构建的"自由意志"学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使国家学说与宗教神学相分离,使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掀开了政治学说的新篇章。他既鼓吹君主制又讴歌共和制的二元化政体理论,是符合意大利现实的进步思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奠定了近代资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卢梭主权学说的理论前提是自然权利理论和社会契约学说.卢梭将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称为"主权者",而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由于卢梭把公意与众意、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在理论基础和结论上存在矛盾,也没有明确指出谁的意志代表公意,所以既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也带有神秘性和唯心性.在保守主义者眼里,卢梭代表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代表了对权威、秩序与传统的挑战,代表了个人主义的极度泛滥.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既引进了贡斯当、伯林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卢梭学说的批评,但也出现了崔之元等不少学者为卢梭辩护.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光芒及其理论缺陷,仍然给我们以启迪,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即“社会契约”的产物.在他看来,这种自由是一种契约的自由,是由社会公意所确定、约束和限制的自由.因为卢梭对公共意志的推崇,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社会契约论》一书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很多西方学者都以负面的眼光来评价卢梭的政治思想,如人民主权思想、公意思想,认为其思想为日后的血腥革命、恐怖政策和极权独裁统治提供了理论铺垫,从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一幕幕.但是通过从平等与公意、政治与道德、人民主权等方面对卢梭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带来人民主权被僭越的不是卢梭的思想而是某些卢梭思想的所谓"朋友"和"敌人".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以及平民阶级的代言人,针对封建专制,他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政治自由是他的自由观的集中体现。卢梭认为,平等、公意、法律、强制是实现这种自由的保证,而这种自由与平等也是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观平等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虽然卢梭的政治自由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一些思想家对此批评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它却给人类带来了政治觉醒。  相似文献   

8.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都作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预设.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时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洛克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要旨在于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卢梭则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后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相似文献   

9.
王健  任自然 《世纪桥》2009,(1):97-98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从公意的前提和归宿是自由和平等、公意的产生方式是全体公民大会的投票、公意的体现形式是法律、公意的执行机构是政府这四个方面对“公意”这个概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马飞翔 《唯实》2002,(4):44-47
卢梭自由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彻底的民主和自由,这也是卢梭最大的渴望。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巨大难题。这难题来自于其思想基础——公意本身的难题;来自于个人自由的难题;来自于政治自由的难题;来自于自由思想在实践上的难题。这些难题让卢梭的自由思想在现代社会好像走向他的反面——独裁和专制。  相似文献   

11.
很多西方学者都以负面的眼光来评价卢梭的政治思想,如人民主权思想、公意思想,认为其思想为日后的血腥革命、恐怖政策和极权独裁统治提供了理论铺垫,从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一幕幕。但是通过从平等与公意、政治与道德、人民主权等方面对卢梭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带来人民主权被僭越的不是卢梭的思想而是某些卢梭思想的所谓朋友和敌人。  相似文献   

12.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公意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形成后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公共意志。以博弈论观之,公意理论的分析逻辑在于:公意来源于人类捍卫自由的共同需要,确立于集体签订的合约,执行于一种设计精巧的政治机制,实现于外在的强制性法律,延续于可操作的选举权利,异化于走火入魔的人类理性。公意理论在当代世界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维护政治公平和推进自由民主;另一方面却又导致诸多恶行,比如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13.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用分工理论中介了劳动异化理论,完全现实地、合理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性。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改造资本主义世界,达到每个人的全面的解放,人类才能过上超越“正义”之上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观、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并不等同于马基雅维利主义。从研究主题来说,马基雅维利主要讨论的是君主治国之道,而不是简单的篡权谋位之策;从研究方法来说,马基雅维利主要采用的是政治史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简单的为迎合君主的媚俗之作;从研究目的来说,马基雅维利主要关注的是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政治权力的争夺问题;从学术贡献来说,马基雅维利开创了现实主义政治学的先河,而不是简单的政治阴谋论的模板。  相似文献   

16.
王加加 《湘潮》2013,(1):93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恐怕是少有的那种受到尖锐对立的毁与誉的著作了。列奥.斯特劳斯认为,马基雅维利就是魔鬼,他在传授邪恶;意大利诗人福斯科洛用"道德主义"解释《君主论》,认为它旨在揭露暴政;马克思则指出,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等等。如此多的争议,使得我们再次审视《君主论》时,需更加小心谨慎。为了做出恰如其分的应有认识,就不能对《君主论》采取想当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不了解人文主义在马基雅弗利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基雅弗利。人文主义永远是他最精彩的思想之一,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忽视,以至于马基雅弗利时常被误解为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卫道士。本文目的仅在于叙述马基雅弗利的这部分精彩思想。一、反教会思想及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史学著作中,马基雅弗利一反中世纪早期教会人士的那种鬼神设教的历史观点,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他在《佛罗佗萨史》中指责教会利用各国领主、大公、君主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削弱和毁坏了国家。他气愤地说:“教会使我们国家四分五裂,现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公意说是贯穿于《社会契约论》一书的线索,也是他的许多其他重要理论主张的前提.公意是否具有正当性,在卢梭的整个学说体系中极为重要.不过,卢梭本人对公意的阐述十分模糊抽象而又难以界定,致使后世学者对他的公意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争议,总体上可以分成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两派.根据当代诠释学的观点,两派均具有合理性,不能采取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秦龙 《求实》2007,4(9):11-15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马克思从来没有孤立地考察人的发展问题,他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与此同时,在马克思看来,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影响了其组成成员个人的不同发展状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抽象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分别对应着人的发展的三大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仔细研读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共同体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必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探索》2012,(5):40-43,51
在合法性的概念方面,西方最早从理论上明确论及合法性问题的是卢梭,继卢梭之后,马克斯.韦伯开创了经验主义合法性研究范式,并得到李普赛特、伊斯顿等进一步发展,但也遭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批判和反思。在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方面,卢梭认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公意目标的展现;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提出了合法性的三种基础;戴维.伊斯顿把合法性的基础归于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三方面。在合法性维护理论方面,主要有李普塞特的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关系理论,伊斯顿的"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重建式合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