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伴随体制转轨,当前我国民生问题越发突出,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深入分析体制转轨以来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对策措施,构建体现公平公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广大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闫莉  蒋锦洪 《求实》2012,(10):50-53
民生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在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问题,我们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以及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民生问题的产生。因此,从制度维度去探究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路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关乎社会稳定与政权兴亡的大问题。纵观2004年至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的阐述篇幅逐年增加,地位逐步凸显,内容逐渐全面,宗旨在于求真务实地改善民生,让百姓更多地得到实惠,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作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转轨的学者,他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最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明确提出了几个具有方针性的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与以往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更清晰地凸显了与发展战略重大转变相一致的深化改革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推进改善民生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列在社会建设之中,这是建党以来对民生问题阐述得最完整最系统最突出的一次,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问题的丰富和发展。这种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方面面。同时,实施民生工程必须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处在20世纪以来最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是由两个重大转变构成的:一个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另一个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市的、开放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民生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有其独到的特色,如更加凸显人民性、更加注重实效性、更加关注长期性、更加追求系统性、更加强调制度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卫生局一班人勇于正视卫生体制转轨过程中凸显的乡村卫生工作基础薄弱、城郊卫生市场竞争激烈,全县卫生事业普遍长期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积极推进卫生事业产业化发展,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均圆满实现。其中,全系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更高层次上培育农村市场经济新主体董克礼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实现农民致富,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有力支持。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体制环境、体制基础发生重大转变和转轨的历史条件下,重要的是如何把最基础、最大量、最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虽然获得飞速发展,但民生问题却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凸显,房价、教育公平、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扶贫减贫,下岗失业,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城乡差距,三农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应对与解决关系着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王玉明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形势下,为了使农村经济尽快适应“两个转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一、产业化符合市场农业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  相似文献   

14.
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的特征.在这一转轨过程中,最重大的变化是社区结构、社区组织、社区人群和社区精神价值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研究社会转型对和谐社区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当前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林燕 《探索》2002,(3):89-91
我国近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这与体制变动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有关.我国近年的体制转轨有其不合意性转轨上的激进观念出现,具体的转轨措施不配套,转轨停滞和体制倒退等.这提示我们,治理通货紧缩和推进体制转轨,必须充分考虑体制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使体制政策与反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作用,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文章同时提出了一些适应性的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善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线》2007,(9)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转轨与产权制度不合理。转轨时期存在严重的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导致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渐进式的体制转轨方式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个人产权的缺损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产权制度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微观产权根源。扩大内需必须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入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时期。在深刻而复杂的体制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务必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接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努力保护和改善民生,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好,不断创造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方针,侧重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和战略布局,促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惠及到了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