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犯罪形态。与共同故意犯罪相对,共同过失犯罪也是共同犯罪形态的一种。虽然传统刑法理论只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形态,但是从过失犯罪的本质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质上看,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有着理论及现实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共同过失犯罪有其特定的内涵,提倡共同过失正犯概念,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确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并完善共同犯罪人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确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规定说明我国刑法按照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仅限于二个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同时也说明了共同过失犯罪是客观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且较之单独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共同过失犯罪以及如何运用刑法同这种犯罪现象作有效斗争。是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共同过失犯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1,(1)
刑法第22条规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说明我国刑法典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我国刑法之所以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其理论根据是:共同犯罪各个犯罪人的行为不但在客观上要存在联系,而且在主观上还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于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没有犯罪目的和犯罪故意,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但是,共同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是有联系点的,他  相似文献   

5.
浅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在国内外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争议。本文从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比较、成立的条件等角度简要论证了共同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6.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聚讼颇多,特别是围绕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界更是长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之争,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面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于刑事司法实践,借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应从正确贯彻刑事政策、完善刑法理论、正确理解共同过失的构造、正确追究刑事责任、兼顾诉讼便利等方面确认共同过失犯罪应当成立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7.
共同过失犯罪是共同犯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被我国刑法所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过失犯罪的发案率越来越高,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刑法有必要对其加以规定,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也是完善刑法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浅议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此定义突出了共同故意对于构成共同犯罪的作用,是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而所谓共同过失犯罪,通常认为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一定的危害结果,因而分别构成犯罪的情况,本文就着重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刑法立法秉承的基本理念是"以故意犯罪为原则,以过失犯罪为例外",但现代刑事立法中,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既有交叉关系,也有并存关系,还有竞合关系。本文以单位犯罪、渎职型犯罪以及结果加重犯等为例,分别阐述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特殊关系,以期在一个新的视野下科学地把握过失犯罪内部构造及其地位、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刑法立法、丰富刑法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明确把共同过失犯罪定位于一般过失犯罪之中,否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通常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解决在法律规范上不认为是共同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因此,有必要对共同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后的每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单独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共同过失犯罪应成立共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争议.面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本文从犯罪论、刑事责任、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等角度论证了共同过失犯罪应当成立共同犯罪.这不仅解决了司法审判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也贯彻了我国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中的犯罪现象,自主观方面观之,不外乎两大类型: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中,故意犯罪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于过失犯罪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理论上的这种研究状况,不能适应刑法同日趋增长的过失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管理、交通运输等日趋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罪的质与量大大提高,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加  相似文献   

13.
张雪婧 《法制与社会》2011,(27):247-248
过失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在理论上一直争论不休,形成了多派不同的观点。我国刑法学界以前的通说基于共同过失犯罪之间既无共同犯罪所需的意思联络,也无共同犯罪的分工的理论倾向于否定共同过失犯罪,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通说无法解决实务中的难题,并提出多种理论加以论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0年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是对此问题的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是我国目前关于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一个重要的法律例证。  相似文献   

14.
王松 《经济与法》2002,(2):30-31
贵刊2001年第8期《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否》(下简称该文)一文的作者“站在肯定共同过失犯罪的立场上,主张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问题,应由共同过失正犯共同承担责任。”并建议将共同过失犯罪补充到我国刑法中。然而,笔者认为,共同过失犯罪不能成立,不能将其作为共同犯罪的一种形态规定在我国刑法中。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第二十二条)由此可以看出,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16.
一、成立共同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构成犯罪集团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人是怎样分类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  相似文献   

17.
共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在理论上争论已逾百年。而至今仍聚讼不息。我国刑法学界以前的通说倾向于否定共同过失犯罪,主要理由是:共同过失犯罪之间既无共同犯罪所需的意思联络.也无共同犯罪的分工。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非肯定  相似文献   

18.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也有其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促使过失犯罪领域出现了新形态,主张过失共同犯罪的学说日渐引起关注.当前的争论主要限定在刑法诠释学的范畴内进行,大陆法系主流立场尚不承认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行为共同说作为其理论根基并非绝对;当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整体上对特定法益形成了具有结果属性的现实危险,其中的危险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结果,并且在规范判断上存在择一或者重复的因果关系时,过失共同正犯得以成立.承认过失共同正犯不违反罪刑法定主义,是否承认其实牵涉到其他实质考虑.过失共同犯罪理论应限定在过失共同正犯领域,具体适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共同犯罪向过失犯领域扩张,合理反映了现代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也体现了刑事实体法对被害人法益的重视,我国将来在立法论上有必要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20.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也有其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