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金奕 《两岸关系》2014,(2):30-32
<正>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台生已经成为继台商之后联系两岸的新群体,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大陆学习基本情况台生来大陆就读人数大幅上升。从1985年开始,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  相似文献   

2.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42(4):79-85,102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3.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4.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5.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年学生越来越看好祖国大陆的发展前景,看好祖国大陆的高等教育水平,选择到祖国大陆高校求学深造。 每到高考时节,大陆的高中毕业生为决定报考哪所大学,学习哪个专业,每天抱着一大本一大本的资料苦读,或  相似文献   

7.
吴翠芳 《台声》2004,(9):68-70
夏潮联合会,不管是台湾人或大陆人,都不甚熟悉;但对于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来说,却是耳熟能详。正是通过夏潮,很多台生才避免了报名的波折和麻烦,才得以顺利到大陆求学。可以说,夏潮是台生大陆求学的铺路者……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5,(3):80-81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两岸 的教育文化互动也深入开展。台湾同胞在投资大陆 的同时,求学大陆的情形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近几 日,台商张先生举家前往上海定居,一切安顿之后, 忽然发现不知该怎样为年幼的儿子办理就读幼稚园 的相关手续。更为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台湾 青年想前往大陆就读大学或者研究所。但是其中绝 大部分在运作的过程中不知该如何下手?在此,就 台商子女入学籍、台胞报考大学、研究所的一些问 题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12)
正近几年来,大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有了更加扎实巩固的平台。台湾青年到内地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凸显,加快了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工作及生活步伐,他们积极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之中,分享祖国大陆发展的自豪和机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和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落实好惠台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遇,让越来越多青年台胞到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统计,前往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300人,以北大为例,去年报考北大的台湾学生60多人,今年更增至300多人;今年考上北大硕、博士班的台湾考生共60多位,博士生有二十几位,其中包括二名台湾现任“立委”陈振盛和韩国瑜。  台湾跃跃欲试的年轻人认为,除了具有悠久良好的传统,北大一直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选择,加上申奥成功,预期祖国大陆将更国际化,目前到祖国大陆求学不失为培养国际观及了解祖国大陆的最好管道。   记者在教育部了解到,在大陆的30个省市中共有高校1000多所,从1985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七所…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近年来两岸交流交往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台湾学子看好大陆,选择大陆作为其学习及施展才华的平台,赴大陆读书已成为台湾青年世代的新选择。在大陆的学习生活面临的问题,及取得了大陆学历、学位后面临的就业问题,成为两岸民众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2.
透视台湾青年祖国大陆"求学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年赴内地求学方兴未艾 台湾青年内地“求学热”之动因 求学内地的台湾学生之特点 目前台湾学生内地求学尚存在的障碍 赴内地求学热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
<正>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回答了记者提问。积极鼓励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2015年大陆"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低收入阶层、中南部民众及台湾青年)政策将会有哪些具体措施?范丽青表示,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我们高度重视两岸青少年的交流,未来也会采取更多的积极措施,为两岸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提供更多便利。我们也愿意为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发展、求学、就业、创业创造  相似文献   

15.
同等收费出台奚浩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主攻德国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像他这样前来祖国大陆主修西方哲学的“台生”并不算多。他来北京求学看中的不全是这里的学术环境,更多的是想解开与“根”这个概念有关的情结。即使深爱北京,但面对前途,奚浩与其他台湾学生一样还是有一种潜在的担忧,家里要支持较大数目的学费,在大陆拿到的学历台湾又不承认,而在大陆就业,又面临着比较复杂的身份认证。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像他这样的“台生”反复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5日上午,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的2019两岸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昆山开幕。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大陆持续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为两岸青年携手筑梦、圆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大陆正努力构筑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深造、创业发展的平台体系。今后,大陆还会继续充实完善"政策包",为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到大陆”已不只是台商、行政官员或金门、马祖民众的专属话题,现在就连最赶时尚的E时代新新人类也加入行动行列。去年寒假,台湾至少有上百位大学生以自费或通过民间单位主办的方式,赴大陆参访知名大学。台大学生甚至还集体请求校方安排类似活动,不少学生也直言,很希望到大陆攻读法律或会计,以因应两岸加入WTO、直接“三通”后的需求抢攻就业市场。一时间,“到大陆求学”的想法,突然在岛内新新人类之间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2)
正"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两岸热议,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发展,青年人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以"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代表的惠台措施和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受到了台湾各界特别是台湾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它更好地助力台湾青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更好地融人大陆,筑梦大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两岸青年同胞的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3)
正许晋铭台湾高雄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台湾是我们出生长大的故乡,大陆是我们求学筑梦的家园。"2月初,许晋铭作为负责人,连同"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与在大陆台青台生自主发起募捐。他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多位台湾同胞参与,募集到3万多元人民币,第一批捐助物资主要包括口罩和防护服等,如果顺利的话,这两天就可以到达温州。之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