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风 《台声》2007,(3):82-84
中华民族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都在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笔者在与台湾同胞多年的交往中,接识了不少台湾作家,他们就是台湾同胞中弘扬中华文化的代表。以下就是李敖、龙应台、余光中等台湾作家的中华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揭开台湾原住民族神秘面缆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广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3.
揭开原住民族神秘面纱、展现丰富多彩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一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问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隆重登台,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4.
程程 《两岸关系》2008,(2):48-49
两岸同胞的交流,常常产生很多很多的故事…… 在与一群台湾同学交流交往过后,一位大陆的同龄人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5.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整体框架,社会结构的组成及其稳定与否影响到该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结构加以分析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到该社会的全貌以及形成该面貌的主要因素,这对于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又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南部台湾都被视为两岸交流中的短板,也成为两岸未能突破交往瓶颈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陆应该从加强与南部地区的人员往来、提高南部地区在两岸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自身文化软实力等三个面向入手,化解两岸交流中的地域难题。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甚至在军事、涉外关系等敏感的领域也出现了“松绑”与交流的态势,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政治循环系统,“两岸命运共同体”雏形形成,台湾民众国家主体认同感的“增量效应”不断得以释放与重塑,这对未来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廖宁 《两岸关系》2010,(7):72-72
台湾中医药源于大陆,台湾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瑰宝。一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同胞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丰富和发展了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今天,两岸中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愈加紧密,深入了解和客观掌握台湾中医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互信和共识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横亘于两岸之间几代人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对立或敌视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仍有可能在两岸多渠道、大规模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凸显出来.大陆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关注台湾"民心"和"民意"的顺畅通达;同时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加强资讯和媒介的沟通,增强青少年工作的力度,以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7)
正"20多年前,在两岸还在政治协商时,两岸少数民族的情感、文化就已经统一了;如今,两岸关系再次遇冷,但少数民族的交往仍在继续,不因政治而中断。"8月14日,在滇参访交流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协会"理事长孔文吉如是表示。当日,孔文吉率领的30余人组成的台湾少数民族访问团,在结束丽江、大理之行后,回到昆明,和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宁会见。孔文吉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1)
正5月19日下午,浙江省东吴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基金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国华等领导出席会议。大陆和台湾岛内相关研究人员和各界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并就有关议题进行了研讨。吴晶在致辞中强调,东吴卫温船队远航台湾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台州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基金会成立以后,进一步深化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凌斌 《青年探索》2016,(1):97-102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虽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少令人忧虑的现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通过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以化解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重塑台湾青年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指向的政治认同。现阶段两岸双方应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与创业上,为他们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与大陆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影响与引导台湾青年政治认同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的历史发展,是沿着“东西两岸”迈进的。所谓“东西”,是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而“两岸”,则是中国的统一问题。由于近42年来特定的时空条件,二者在当代台湾文化变迁中,一直处于左右其它各种矛盾的中心地位,而且造成互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秋天,笔者随团赴台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通过在岛内的实地体验和考察,对台湾文化之怪现状有了进一步认识,深深感到台湾文化正走进一个历史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嘉璐 《台声》2006,(5):54-54
为把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列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的学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平台,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首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于4月5日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鄂义太、台湾少数民族教授代表团团长蔡中涵和中央民族大学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所首任所长刘宝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宝明在讲话中提到,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交往源远流长,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学术交流在两岸关系交往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大陆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其师生愿与台湾少数民族学者共同努力,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做…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
继"31条措施"后,2019年11月4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又出台了"26条措施",这些措施"广泛、精准、务实",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很强,特别是对于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展示台湾文化艺术人才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中的点点滴滴、所感所悟。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艺术人生》栏目,专门报道、采访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有意义、有影响、有代表的台湾文化艺术人物、故事,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在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有更多的获得感、自豪感,展示他们的难忘瞬间、精彩人生。2019年12月25日,台湾脱拉库乐团在北京五棵松LIVEHOUSE演出,为此,我们采访了台湾脱拉库乐队。  相似文献   

17.
正纵使有民进党当局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打着"转型正义"招牌"去中国化"的浪潮,也不论台湾当局如何口是心非、如何变本加厉、如何数典忘祖,终究改变不了的是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的一脉相承,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乡情、骨肉情;"去中国化"去不掉的是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在他们内心,中华文化永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古圣先贤留给两岸同  相似文献   

18.
杨娟 《统一论坛》2016,(4):11-13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认识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两岸和谐文化关系构建对于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统一意义重大。一、台湾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和特点台湾先后经历过荷西、明郑、清治、日本殖民统治、中华民国等不同时期,特殊的历史轨迹使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存局面,台湾的文化类型有数十种,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殖民文化、本土文化,是  相似文献   

19.
<正>品茶思源,因茶结缘,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智慧。台湾茶文化与大陆茶文化一脉相传。追溯两岸的"茶缘"历史,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量的安溪人移居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台湾茶文化发展至今已有200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4日至20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在宝岛台湾成功举行。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先后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洛文化与台湾》等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用丰富的史实、风趣的表述,深刻地阐述了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对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本刊摘登徐光春同志主题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