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莹 《传承》2014,(9):64-65
践行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而认同缺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障碍。只有符合群众心理规律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大众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营造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价值认同必须以实现文化认同为基础,因此,从文化认同危机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困境、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文化认同的方向探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市民素质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主流价值观需要广大市民的认同和践行,市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素质,市民素质的提升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培育和践行。让市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从心开始、以文化民、让民得利、领导带头、舆论引导、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4.
赵瑞华 《人民论坛》2015,(5):190-192
在当今文化多元、价值观多样的社会现实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和引领,首先就要赢得社会共同认可。只有真正赢得社会大众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的、有效的、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基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心理建设具有目标的同向性、过程的同步性与内容的契合性,两者存在着内部的共生关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机制,最终从根本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调查就1711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存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差异.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确立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教育、创新价值教育途径、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以及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7.
邵敏霞 《传承》2014,(10):96-98
青年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青年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积极研究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有利于提高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认知,认同度也较高。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不同于成年人的内容与特征,需要对之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提升。正确的认知、认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校和社会生活都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认知和认同。引导中小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小学校有更广阔的视野,重视社会实践、重视学生主体体验和内化。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科技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拟定于2015年11月上旬在浙江杭州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具体事宜如下:一、会议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理论与实践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与流、根与魂的辩证统一,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从而推进人们对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心灵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制度的内在灵魂,制度是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制度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转化为制度安排的内在价值观、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赏善罚恶的奖惩机制。价值观念变革、价值观念认同、价值观念践行是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重要原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搞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价值评价和重建道德秩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制度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沉淀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制度的内在灵魂,制度是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制度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转化为制度安排的内在价值观、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赏善罚恶的奖惩机制。价值观念变革、价值观念认同、价值观念践行是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重要原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搞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价值评价和重建道德秩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制度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沉淀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青青 《传承》2013,(11):94-9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赢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和自觉遵守。关注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动因,从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两个方面入手,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转化提供心理基础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公安高校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路径,在培育和践行中进一步认同并不断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赵丽丽  于建玮 《岭南学刊》2020,(3):82-87,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整套话语体系,按照话语属性可以划分为政治话语、国家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四种模式。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这四种话语模式共同发生作用,形成互相交织、共生共融的话语介入模式。这种话语介入模式能够促使多个层级主体的认知和实践形成多元互动,达成价值共识、利益相关、情感共鸣、行动自觉,有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营造全社会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差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中的培育和践行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下,这些挑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具有不同差异的社会居民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并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规定。人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主体,必然要在知行过程中构建主体认同机制。具体而言,人民在价值认知过程中,聚合价值观的思想共识机制;在价值实践过程中,构建价值观的体验共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12)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重要源泉。抗战精神很好地诠释和证明了民族精神的力量和正义的价值,证明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可以增进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