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声》2016,(8)
正假如人生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选择同样的路……这是一本迟来的读后令人伤感但绝对让人振奋的自传体图书,告诉我们一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人"怎样变成中国人、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为何是坚定的两岸统一派的革命故事。他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著名社会运动家、社会主义理论家,是台湾"统左"阵营的代表性人物。在"戒严"时期两度被捕入狱,是台湾最后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3)
<正>1月20日下午,台湾统派团体中华爱国同心会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办"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一国两制’"演讲会。这是中华爱国同心会以"一国两制"为主题举办的第四场演讲会。演讲会上,来自台湾各地的该会多位干部、会员走上讲台,阐述自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强调"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3.
台湾岛内统派是国家统一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当前,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其既难以对"台独"势力的系统"去中"形成有效制衡,也难以对中国国民党的逐步"去统"进行有力劝阻。分析新时期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是台湾岛内统派发展壮大并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更大功效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3)
正蔡当局若再不做出调整,台湾经济恐将在两年后完蛋。台湾景气每况愈下,加上陆客不来,预估全台至今年底恐怕会有200间医美诊所准备关门。蔡当局现在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经济将是非常大的阻碍。过去两岸医疗交流办了四届,今年喊停就停,原因大家都知道。蔡当局现在推"新南向政策",这很难成功、走不出去。台商都在大陆经营发展十几年了,现在突然说要转向可能吗?他们不能奢求现在的当局能为台商多做些什么,企业现在只能靠自己跟民间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尧 《两岸关系》2012,(4):42-44,3
统派的话题在台湾可说是既热门又冷门。说它热门,是因为"独派"经常叫嚣,凡不支持"独"的都算统派,所以国民党是最大的统派,什么中国时报、联合报都是统媒。这样看来统派的群众基础还挺强大,当然可算热门。但在真正的统派看来,只有支持两岸统一者才能称之为统派。  相似文献   

6.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7.
孙立极 《台声》2005,(2):44-46
人不分种族信仰,都会珍惜热爱自己的母 语,诗人、作家会成为整个民族的骄傲。历史 上多少的王公显要早已灰飞烟灭了,而书写名篇 精典的人们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的文字依 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闪耀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之 中。 台湾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姚宁衷在接受本 报记者采访时说:"语文是'万学之母',是 人的皮肤,乌的羽毛。"所以,当台湾教育主 管部门公布的2006年《高中国文课程暂行纲 要》,将语文课从每周5小时压缩为4小时,将 文言文比重从现在的65%降为45%,并将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为选修时,台湾 社会批评如潮。在年轻一辈中文水平出现滑落趋 势的当下,还削弱语文教学,有人形象描述:我 们的后辈可能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 千万人吾往矣",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 子跟你拼了"。  相似文献   

8.
近看台湾     
《时代潮》2001,(16)
从大陆到台湾,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或者说是没有陌生感。因为根本就不觉得是"到了台湾",而是觉得到了大陆南方的一个城市,比如广州,又比如厦门,而且我与同行记者郑固固在台湾都有亲戚,还有在工作中结识的许许多多的各界朋友。这种感觉在台北是这样,在高雄、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台湾人民的心愿”?国务院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指出,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这段话写入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文件之中,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人民的关心,对台湾人民心愿的理解和尊重.居住在大陆的一些老台胞,出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自然更深切、更实际.当家作主与“台独”蔡子民(台盟中央主席):台湾人民要求当家作主的思想是十分强烈的,它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是反抗民族压迫.像我这般年龄的人都知道,日据时期民族压迫是何等残酷.台湾人民过的是亡国奴的日子,但是为摆脱日本统治,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斗争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反对异族统  相似文献   

11.
速读台湾     
《台声》2017,(18)
<正>政治台湾2018县市长选举将近蒋万安动向受瞩目传将选新竹台湾2018县市长选举将近,各地人选逐渐出炉。作为国民党形象、能力俱佳的青年"立委"蒋万安更是频频被点名,目前动向颇受关注。近日传出国民党有意派其选新竹,追求连任的新竹市长林智坚说,蒋万安近期在"立院"的表现,民众都很支持,这点从民调看得出来。至于有没有把蒋万安当对手,他认为,"最大的对手是我自己",如果市政工作做好,相信市民会给他机会,"跟自己拼啦!"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两岸很多人关心政治,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在政治,多年来分隔造成的信仰和价值观差异才是关键,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政治上恐怕很难统和到一起……"——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中国文化》一课深受青年学子的青睐,每次上课,教室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很多人都期待这位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的台湾国学大师龚鹏程那妙趣横生的"中国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3.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2)
正"漠不关心""被遗忘""被扭曲"这些词汇,是岛内不同年龄段的统派人士,用来形容台湾当局对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这一重要日子的态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天都是台湾的法定假日,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在李登辉、陈水扁当政期间,却取消了"台湾光复纪念日"法定假日,进而废弃"光复节",篡改为"终战纪念日",一再刻意淡化"台湾光复"的重大历史意义。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大型庆祝台湾光复的活动都被取消,只剩下统派人士及国民党会在  相似文献   

15.
陈明忠说     
《台声》2016,(8)
正参加"二二八"事件抗争,是我自己选择拿枪。七十年代台湾民主运动刚萌芽,我虽然知道坐过牢的人参加这类活动相当危险,但我认为应当为台湾的民主尽力;同时也不愿意台湾继续做美国的附庸,希望中国统一,希望中国富强,希望中国人拥有自尊,不再被人歧视;并且希望在这基础上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永远不要再出现人欺负人、人歧视人的不正常现象……这都是我  相似文献   

16.
章利新  尚昊 《台声》2023,(11):74-75
<正>“在‘台独派’的逼压下,我下决心要重新认识我热爱的中国,我用20多年的时间努力读书,尽可能走遍大陆每一个角落,从书本中的中国走向实际上的中国。”台湾学者吕正惠在70岁时为自己文集写下的序言,概括了他的心路历程。吕正惠生长在台湾嘉南平原的滨海农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南部人。生性内向,惟喜读书,然而时代风云激荡,让这个安静的台湾知识分子冲破局促的岛屿书房,思考更加宏大的命题——何谓中国?如何讲述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我对大陆有更直观的感受与认识,俞柔姐选了几部电影与纪录片让我看,其中我对《空天猎》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看完《空天猎》后,我浮上心头的第一个感受是:"大陆的空军好强大啊!"在台湾,有许多人尾随西方列强屁股之后宣传"中国威胁论",所以他们会认为,大陆军事能力的提升,对台湾,对亚洲,对世界都是一种威胁。但是,我的想法恰恰与这些人相反。我很乐见大陆的军事能力提升,因为这将是未来统一后,对台湾不受其他列强再次侵犯的一个强大的保障。虽然,两岸现在尚未统一,但我也不会觉得大陆军事实力的提升对台湾是种威胁。因为我来《台声》杂志实习后,  相似文献   

18.
<正>"我要做肚子,因为它连接着脚和头。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脚是开拓视野往前走;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了肚子,脚在拼命往前走,头却落在后面"——黄永松"要害死一个人,就让他去办杂志",这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文化界流行一句话,当时在台湾办杂志,是苦差事,几乎会累死人,也很难成功,一般都以亏本和垮台收场。但是,总有些人因为热爱,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台湾《汉声》杂志创始人、总策划黄永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来现在当官挺不容易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免不了会让人觉得不食人间烟火、不近人情,而"亲和力"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周围人觉得你是否好接近,都是不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7)
正摘编自3月16日台湾《旺报》"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却让台湾陷入20多年的认同困境,影响到台湾的社会团结与竞争力。台湾人在台湾,如同上海人在大陆,都只是个地域性的身份名称而已。如果台湾"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台湾人当然就不再属于中国人,而只能算是华人,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