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混乱的台湾文坛,需要辨析是非褒贬善恶的春秋之笔,已经等待得太久了。当代台湾文学,总是打着自由旗帜到处招摇。事实上台湾文学虽然随着台湾社会形势演变而演变,而台湾作家长期遭受各方权势胁迫,在新世纪当下,仍旧戴着自由的假面。台湾社会的演变,从1950年迄今,  相似文献   

2.
试论《自由中国》的文艺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1月创刊的台湾政论性刊物《自由中国》,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提供了大量颇具艺术品味的作品,并为台湾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范式。目前两岸的台湾文学史著述中,谈及50年代的台湾文学,多是简单划一地谈其战斗文艺。有关《自由中国》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政治或经济等问题上,很少从文化和文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自由中国》的文艺栏为分析场域,试图回到历史现场,探悉其与台湾文坛的密切关系,力求再现50年代台湾文学的多元风貌。  相似文献   

3.
正1930至1931年发生在台湾的乡土文学论争,上承20年代的新旧文学论争,呼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建设,下启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台湾文学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距离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已经有80多年,这期间台湾文坛经由日本殖民下的"皇民文学"、"边疆文学"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文学"再到解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和70年代乡土文学等,发生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5 0年代至今 ,台湾联合报副刊建立起“文艺性”模式 ,善加经营 ,并随时代而演变 ,成为台湾最成功的副刊之一 ,为台湾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历程可为当前大陆的文学副刊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反对承担社会使命.论争中鲁迅、胡适等的一再被提起以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文学理念的契合,再次证明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五四新文学的密切渊源关系.而旧文学历经20年仍未被新文学所打垮,原因之一在于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固守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身体视角切入文学史,其实质是以人或人性发展为出发点来考察文学演变的过程.从先秦文学中自由的身体到封建文学中变异、扭曲的身体;从五四文学中觉醒、反抗的身体到革命文学中激情、战斗的身体,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静默的身体到当下消费社会里成为了商品、市场化的身体.身体的每一次变迁,它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中的不同境遇体现了文学史演变的线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发展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受"五四"影响而诞生,日据时代深受摧残,光复后重新与祖国接轨.50年代,官方文艺理论与文艺政策相结合,而作为"战斗文艺"的反叛,现代主义得到蓬勃发展.70年代,带有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论取西化文论而代之,大力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社会批判功能和民族性.80年代后,除了"台湾意识"和"中国意识"的分歧外,随着"新批评"的衰落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台湾文论界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论战”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文学论战”是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被及台湾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台湾社会.它的发生,则至少应追溯至台湾乡土文学历经20年的蛰伏后于60年代中期的重新出发,以及其后十余年来的迅猛发展和演变.如黄春明、王祯和早期所谓“纯正”的乡土小说和70年代王拓、杨青矗等着重揭露社会阶级矛盾创作的先后出现;70年代初以“现代诗论战”为中心的对于现代主义的普遍反省运动,以及由此确立和带动的“回归传统、关怀现实”的文学思潮,在在显示台湾乡土文学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高潮并成为70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这种日益浩大的声势引起各方人士的不同反应,也使它成为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一场震动台湾社会的“乡土文学论战”于1977年爆发并延绵了一、两年.本文拟对这场论战的发展过程、争议的焦点、论战的特征和意义等,加以概略的描述和论评.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2)
<正>一当代台湾文学的发展历史,以上世纪50年代为分水岭。1950年之前,台湾文学经过日据时代五十年殖民教育,最后阶段推展"皇民化",严禁"汉学"、"汉字"。1945年台湾光复,此后从1945年至1949年,台湾社会中文和日文并行,史家称为"光后初期"。此期有两家报纸副刊,竭力推广中国文学:先是台中的《和平日报》,于1946年前后,以《新文学》《新青年》《新妇女》《新世纪》《新时代》等五个副刊群,大量引进"五四"新  相似文献   

10.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潮流蓬勃兴起,到9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散文创作中的一个特点即"感性"与"知性"的交融.本文具体分析了台湾女作家钟怡雯散文创作中感性与知性的呈现与交融,并将其置于台湾女性文学历史中加以考察,从中找出当今女性创作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的某些思潮脉络在当代大陆文坛其势不彰,或断续小整,在台湾却延续下来甚至有较大发展,因此缺少台湾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将是脉络断裂、残缺不完整的。本文梳理了"一民主义文艺"、"自由派"和"人的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等在当代台湾的延续和发展,认为将它们纳人研究视野和文学史书写中,才能勾勒中国新文学诸多思潮脉络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完整图像,并使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得以全面地呈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前承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转折,后启60年代文学的兴盛。此时期文学杂志的“民营”状况,副刊非一统的存在状态,都悄然改变了权力场和文学生产场之间的单一支配关系,使控制文学场域的合法逻辑出现了裂隙,并使得作者、编者、读者的性情最大程度地影响文学生产。此种历史境遇中的文学传播,使政治高压下的20世纪50年代仍能涌动起多种文学思潮,也使台湾文学的乡土性、本土性得以延续、流布。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不应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被看做文学的断裂。  相似文献   

14.
姚同发 《黄埔》2008,(4):52-55
台湾著名作家叶石涛在他的《台湾文学史纲·序》开宗明义地说:“从遥远的年代开始,台湾由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和社会形态上,承续的主要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传统。明末,沈光文来到台湾开始播种旧文学,历经两百多年的培育,到了清末,台湾的旧文学才真正开花结果,作品的水准到达跟大陆旧文学并驾齐驱的程度。”他还说:“台湾的新文学运动,也曾受到‘五四’文学革命的刺激。”  相似文献   

15.
夏道平虽早年已经种下自由市场经济的种子,但真正发芽成长却是到台湾以后。他对于自由市场经济,借助奥国学派的知识资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这种论证,不仅在战后台湾经济和社会演变中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巩固市场经济的理念,应该说也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中几部女性作家书写历史的小说为论述对象,分析当代台湾女性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思想内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脉络。前三节分别从身体书写、历史话语中的沉默女性以及空间寓言等三个角度解读这些文本以多重主体策略融合女性意识与历史元素的美学张力,第四节则将其置入台湾社会独特的"后殖民"历史语境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女性历史文本对"女性"、"历史"与"国族"三者关系的呈现,从"女性意识"与"历史眼光"两方面检视女性历史书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在台湾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当时岛外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本土化的产物,其实质是民族文化同殖民文化的一场大搏斗。新文学运动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台湾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为台湾新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批判旧体诗开始,以白话新诗和其他新文学创作的出现为标志。本文拟就追溯白话新诗之源起,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些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国民党的党务革新、解除戒严、解除党禁和报禁,以及终止“戡乱时期”,台湾进入重要的政治转型期。突出的标志是一批新党相继建立起来,呈现国民党一党优势下的多党竞争局面。随着政治转型的不断推动,台湾的政党体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推动政党体制演变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思想意识及选举制度都会对政党体制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对台湾来说,省籍与族群矛盾、国民党长期的威权统治和黑金政治以及民主化和本土化等,都是台湾政党体制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台湾政党体制似乎出现了政党的集中化、政党的力量对比有利于民进党以及政党的趋同化加剧等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试析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均富型增长模式"发生了明显的逆转趋势,21世纪以来,贫富差距扩大进一步加快.本文首先阐述相关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演变,在此基础上,分析台湾经济增长与所得分配之间关系的发展轨迹,最后重点探讨其"均富型增长模式"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在台湾称为报导文学。这种文学样式自70年代中期在台湾兴起后,立即引起文学界的关注与广大读者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作者投入了报导文学的创作,以至很快地蔚然成风,形成一股至今不衰的创作热潮。目前,台湾已有一支阵容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