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反腐败,根本的对策,应从腐败的源头———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入手,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膨胀;规范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约束权力,防止权力异化;从而形成掌权者不能腐败,难以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遏制侦查权滥用的途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侦查权控制犯罪、保障人权的两大价值目标,同时保证侦查权的良性运作,应遵循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程序规范权力、以(司法)权力制衡权力、以结果规制权力的途径,建构起有效遏制侦查权滥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制约权力的本原考察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制权之本 ;从制约权力的原则考察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权之道 ;从制约权力的趋势考察 ,以法制制约权力是制权之势 ,而人大监督全面涵括了这三种制权方式 ,故人大监督是制约权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严格、公正、文明”的要求,而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着警察权力被滥用、权力指向异化、公民滥用对警察行为投诉权以及民警正常执法活动保障机制缺失等现象。欲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状况,必须加强有关警察权力的立法工作,改革现行的警察领导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公民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完善警察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执法维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行政权力容易异化 ,主要表现在 :权力流失 ,引起行政资源浪费 ;利益倒错 ,公仆变为主人 ;权力角逐 ,手段变成为目的 ;权力僭越 ,职权扩张为特权 ;传统惯性 ,导致权力滥用。要消除这些异化现象 ,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分化的趋势 ,建立相适应的自主机制 ,另一方面要适应法治化治理需要 ,建立完备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权力失范的伦理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权力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控制和支配能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权力失范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权力失范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权力错位和失衡;二是权力寻租和异化。究其深层原因,除了权力自有的负面特性及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缺陷以外,还同运权主体的权力意识偏差及伦理边界模糊有关。因此,要对教育权力失范进行预防和矫治,除了进行政策调整、制度安排之外,进行伦理矫治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伦理矫治的途径在于,构建以个人道德和制度道德为基准的权力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制约机制有:以权制权;权利制权;以法制权;以德制权;高薪养廉,权力自律。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公共权力异化的一大表现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进而滋生腐败,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法制层面、制度层面、伦理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公共权力的合理规制和有效运用,进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促使政府部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和支配社会资源流向的特质,若不对其严加约束,可能违背行政管理的目标,导致行政权力异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等会造成极大危害。我国行政权力异化的制度成因主要是:相关法律制度缺失;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虚化;政府角色定位不清晰,过度介入市场。有效治理行政权力异化,必须从根本上健全各种制度设计,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强化行政权力异化的体制制约,构筑起预防权力异化的体制屏障;强化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制制约,做到依法强化监督、细化监督,增强监督的可操作性;加强引导和监管,推进网络反腐。  相似文献   

10.
运用犯罪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异化接触理论对高校职务犯罪的成因予以解读后发现,转型时期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或者不健全只是犯罪的辅助条件,高校工作人员在异化接触中对犯罪观念、犯罪技巧和文饰能力的习得才是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以权力制约为重点的高校职务犯罪防控机制尚未切中问题的要害.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应研究和制定高校工作人员尤其是主管基建、采购、招生等工作的高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规范,研究如何规范决策方式、规范办公地点、规范"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活动以及净化社交圈清除不当接触机会等具体事宜以防止交往异化,切实地构建起职务犯罪的"防火墙",将对社会准则和法律的反面性解释、助长犯罪的解释拒斥在高校之外从而防止高校工作人员习得犯罪心态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犯罪形态是贿赂犯罪中的重要问题。贿赂犯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受贿犯罪的既遂标准应为收受贿赂,行贿犯罪则应为行贿人给付财物行为的完成,介绍贿赂犯罪则需行贿者送出财物,受贿者接受财物。对于行为人跨越国有企业改制前后连续受贿的行为,应分别定罪,按照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而实践中牵涉较多的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行为的定性,必须具体分析家属的作用,不能简而论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往来"系列条款在商业贿赂犯罪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解"经济往来"系列条款时,要注意条款所涉个罪均必须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条件。"账外暗中"作为刑法第387条第2款所明确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成立条件,不太合理,该限定条件不利于惩治犯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分则第八章关于行贿、受贿犯罪的主体与对象特征规定较为混乱,影响了大众对这些犯罪的认知,笔者建议变更现有立法模式,将受贿犯罪与行贿犯罪分别予以整合形成公务受贿罪与公务行贿罪。罪名整合后不仅简化现有罪名体系,便于公众认知与学习,而且也为今后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目前刑法关于受贿与行贿犯罪的立法规定进行整合和完善,形成关于公务受贿罪与公务行贿罪内容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4.
商业贿赂犯罪是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至市场经济时代愈演愈烈,当前已经泛滥成灾。商业贿赂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只有深入分析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5.
治权与职务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权力行使者超越权力、滥用权力、放弃权力行使的表征,是权力商业化运行、垄断运行、无职责意识运行的结果。治权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约束、限制、控制权力的行使,预防和减少因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职务犯罪。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权力制约制度,建立检察机关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制度是通过治权预防职务犯罪的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贿赂犯罪案件呈现发案逐年上升、危害相应加深的发展态势。贿赂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主动行贿与主动索贿。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具有不同于其他案件侦查的特殊性。对于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主动发现案件的难度较大,调取犯罪证据的难度大,侦查活动中的干扰多、阻力大。经侦部门要充分研究案件线索,针对个案的薄弱环节找准突破口;同时,侦查中要注意运用谋略,采取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存在着高发的态势。文章从证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贪污类、贿赂类、渎职类职务犯罪证明体系,并试图构建一个科学、客观的证据体系,以期为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贿赂犯罪的罪名体系、构成要件等问题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而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制度与之相比尚有一定的差别。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我们应建立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更加完善的贿赂犯罪罪名体系和构成要件,以便更为有力地打击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9.
贿赂罪是多发罪,包括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是检察机关多年来立办案件的重点。但综观现行刑法典对贿赂罪的规定,在法律要件上太宽泛,过于笼统,脱离办案实际,导致司法实务中存在相当多的困惑:何为“不正当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如何把握?如何认定“财物”的具体内容?行贿罪与受贿罪为何不同罪同罚?  相似文献   

20.
警察权力的制约与保障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需要足够强大的警察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人们担心警察权力过大会反过来侵害社会和公民权益,希望警察权力得到必要的制约和束缚.要求制约和保障警察权力的呼声都有其合理性,但又有其局限性.警察权力制约与保障的矛盾本质上是自由与秩序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精英与公民权利在现实利益面前的博奕.平衡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必须从各地区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出发,协调各种利益,综合考虑赋权、分权、制衡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