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这一经济组织形式的主要竞争优势,指出依靠企业集群战略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发展集群经济提升广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运用集群战略吸引外资与增加出口;加快广东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生成;以集群经济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靠集群战略实现广东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状]产业提升是在产业集群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不同区域因为不同的产业集群而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而这种独特的复合经济形态,已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年初,建湖县委立足县情,放眼长远,将产业提升列为五大重点工作之首。特色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优势所在。建湖特色产业源自于传统产业,必须在不断提升中锻塑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集群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取得地区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中部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中部地区应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营造产业集群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有学者指出,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 全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武汉市,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思路鲜明:"培育、延伸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拓展企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已成为武汉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和本社共同举办的"武汉市延伸产业链,拓展企业群"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学者就武汉市发展产业集群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常发轩 《群众》2023,(14):1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邹迎九 《前沿》2010,(18):60-65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组织、学习创新和社会资本等优势。针对当前广西传媒产业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采取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整合资源、做大龙头、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快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促进传媒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和实行产业品牌战略等策略,将有助于广西传媒产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李永明  张睿  许婧 《群众》2020,(4):30-32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武汉纺织服装:靠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正在成为规模经济的全新演绎。近年来,武汉市大型纺织企业通过改制展现了新的活力,而阳逻纺织服装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则极大地拓展了武汉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新空间,由此也引发了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从整体上靠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思维。一、产业集群式发展与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的互动,为武汉纺织服装业展现了新的前景以纺织、印染、色织、服装为特色,占地约6000亩的武汉阳逻纺织服装基地的构建,为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平台。目前,江南集团已部分迁入,一棉集团完成造…  相似文献   

9.
邹红  金雯 《群众》2008,(9):51-5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独特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是其他产业组织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依靠其内部的联系网络,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可以有力地推动当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就是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有效地提高了本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对于江苏而言,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以下明显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发达地区步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时代,欠发达地区主要还是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本文以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为例,对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制造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顺义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其具备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顺义汽车制造、电子通讯、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密切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顺义要继续发挥既有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继续壮大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为建设首都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沈阳市聚集一批国外投资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沈阳市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动力。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支撑力量。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转移,特别是承接我国的近邻韩国资本转移,对于发展沈阳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永海  从海燕  王春霞 《群众》2018,(14):28-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制造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江苏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各类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集群)等为载体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吉林政报》2015,(6):31-35
<正>吉政发[2015]1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改革举措,对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协作配套、提高产业丰厚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5.
陈永志  张习宁 《求索》2010,(3):1-4,2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断融合,国家间的产业竞争程度日益加剧。本文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入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在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发展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使得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了后发性,我国政府应从贸易政策选择、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稳步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政协》2010,(12):15-1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特色园区,已成为不少地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展步伐,近日,大丰市政协围绕"加快发展产业特色园区,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旭 《理论月刊》2004,(12):72-75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竞争、内生增长、创新、市场优势、扩张优势等。要提高湖北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应当从产业集群抓起,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强化产业集聚的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水根  侯东军 《求索》2011,(5):32-34
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从要素的观点构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认为通过完善产业链有利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核心企业、重点产品的联动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加快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的国际经济竞争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大连经济发展,就必须把大连放在东北亚经济圈,甚至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链条中思考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充分地科学运用财税政策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促进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谭燕 《群众》2023,(21):51-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度假区以成立吴江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集群党委为突破口,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实施“益企兴链数智赋能”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